持續(xù)低迷兩個季度的獵豹移動,這一次終于走出低谷,重回增長軌道了。
11月21日,獵豹移動公布了截至2016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獵豹第三季度總收入為11.283億元,同比增長9.7%,環(huán)比增長7.8%,Non-GAAP季度歸屬獵豹移動股東凈利潤為人民幣7240萬元,恢復盈利。與此同時,工具業(yè)務的增長也為獵豹的海外擴張和內容轉型提供足夠支撐,這對于移動內容轉型關鍵期的獵豹而言異常關鍵。
事實上,在紐交所上市兩年多時間后,獵豹移動曾在今年Q2季度遭遇不小的考驗——在今年Q2,獵豹總營收同比增長18.1%,但卻出現了48%的環(huán)比下跌,以及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6190萬元的凈虧損。彼時,獵豹工具業(yè)務在連續(xù)多年高增長后出現放緩,管理層通過收購全球移動新聞服務運營商News Republic、推出直播產品Live.me等舉措,謀求向移動內容平臺的戰(zhàn)略轉型。
獵豹移動CEO傅盛坦言,我們沒有輕視從一家移動工具產品公司,轉型成為一家移動內容平臺公司所要面臨的挑戰(zhàn)。究竟是擁抱機遇還是繼續(xù)面臨挑戰(zhàn),全球投資者都對獵豹Q3季度的轉型表現予以高度關注。
筆者觀察到,在獵豹Q3財報發(fā)布后,其股價收盤大漲近6%,不僅延續(xù)了自11月14日以來的連續(xù)上漲行情,其股價也到達近段時間新高,初步體現了投資者對于獵豹內容轉型戰(zhàn)略的看好。獵豹移動似乎已經走出谷底迎來拐點。
移動、海外收入表現搶眼,獵豹重回增長快軌
Q3財報顯示,獵豹移動收入同比增長26.8%至8.982億元,海外收入同比增長28.9%,達到7.199億元,這兩項重要指標均創(chuàng)歷史新高,且恢復盈利,成為助推獵豹總收入穩(wěn)健增長的關鍵。
獵豹Q3財報顯示,移動收入增長主要得益于獵豹全球移動廣告業(yè)務不斷壯大,海外收入增長則得益于海外商業(yè)化能力提升所致。移動和海外業(yè)務的出色表現,表明獵豹移動全球化業(yè)務的加速拓展、以及全球化程度正不斷加深。
數據不會說謊。筆者注意到,截至2016年9月30日,獵豹移動產品在全球范圍內已下載安裝到34.64億臺移動設備上,這一數字在Q2季度末為30.99億;同時,移動端的月度活躍用戶規(guī)模達6.12億,80.3%的移動月活用戶來自歐美為主的海外市場,環(huán)比Q2季度末79.4%的比列也有上漲。
事實上,轉型中的獵豹正在減少對工具產品的投放和推廣力度,但核心工具產品的MAU在歐美等發(fā)達國家依舊強勁。據APP Annie數據,Clean Master保持美國地區(qū)工具產品下載排行榜第一名。這體現了獵豹在全球移動工具領域積累多年的底蘊,截至目前,獵豹移動在全球擁有超過6億的移動月活用戶,僅次于Facebook、谷歌、騰訊等超級巨頭,可謂是坐穩(wěn)了移動互聯網的“一等票”。
不過,對于轉型關鍵期的獵豹而言,工具產品盡管依然能給獵豹帶來巨大的財務和經營杠桿,但長遠來看畢竟其紅利期正如倒計時般流失。在我看來,正是基于對于移動互聯網發(fā)展的趨勢預判,獵豹移動才壯士斷腕般地大力投資內容產品、堅持內容平臺戰(zhàn)略——利用現有工具產品穩(wěn)健的收入支撐內容產品的全面投入,我將其比喻成“當下哺育未來”。這也是獵豹內容轉型的精髓之所在。
總結看來,獵豹Q3季度收入重新回到環(huán)比增長軌道,這反映公司重振收入增長舉措取得了顯著成效;而其海外擴張和內容轉型的可喜成績,也更讓投資者相信獵豹公司未來發(fā)展整體持續(xù)向好。
正如獵豹移動CEO傅盛所言,這些成績讓獵豹有能力連接在全球超過6億多的移動月度活躍用戶和個性化、豐富的內容,為用戶打造最好的移動體驗,從而不斷提升用戶活躍度,并奠定新一輪增長引擎的基礎。
內容布局雙星閃耀,獵豹駛向“星辰大?!?/strong>
曾幾何時,獵豹由工具類產品起家開始大刀闊斧發(fā)展移動化,并率先探索國際化,在不被多數人看好的情況下,竟率先成為一家徹底的移動互聯網公司和全球最重要的幾家工具類廠商之一。其構建的豐富而強大的海外移動產品矩陣,在幫助更多中國企業(yè)成功出海的同時,也收獲的盆滿缽滿。
而今,單純的移動工具類市場紅利正在逐季衰減,獵豹和其他移動互聯網巨頭一樣開始探索轉型。獵豹的戰(zhàn)略也由用戶入口邏輯(誰擁有入口誰就擁有價值)轉向使用時長邏輯(讓用戶接受品質更好的、延長使用時長的產品,也就是內容產品)。
獵豹最早搶占了出海先機,積累了6億多的月活用戶,即便現在轉型做內容,6億多的月活用戶依舊是其核心競爭優(yōu)勢,也是競爭對手很難突破的壁壘。接下來的重點就在于,如何挖掘流量價值、了解用戶,比如把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的技術運用到對用戶的分析中,就是獵豹在這方面做的努力。
基于這樣成熟化的邏輯思考,獵豹在Q2季度大力夯實內容布局,很快就在Q3季度“撥云睹日”,Live.me和News Republic兩大內容產品的亮眼表現,讓其看到了轉型曙光。
獵豹于5月在美國市場推出的直播產品Live.me,已經成為美國時尚年輕人最喜愛的社交產品之一。據APP Annie 10月數據,Live.me榮登谷歌應用商店美國地區(qū)社交類暢銷榜第一名,排在蘋果應用商店美國地區(qū)社交類暢銷榜前五位。在Google Play和蘋果應用商店中,評分高達4.5分。
目前,Live.me全球下載數已破千萬,吸引抖森Tom Hiddleston、《超級名模生死斗》主持人Tyra Banks、全球前十大YouTuber、追蹤粉絲超過970萬的Roman Atwood等全球名人使用。在美國市場取得成功之后,Live.me還一路從美國紅回亞洲,在臺灣、日本、印尼相繼上線,并且紛紛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這讓我想到了獵豹Clean Master當年締造的移動工具出海神跡,它們都堅定先布局歐、美等海外市場的策略,只不過如今Live.me站到了直播與內容風口之上,更能和全球用戶發(fā)生深入、高時長的聯系,相比于單純在國內紅海市場廝殺的各類直播產品,Live.me無疑更具全球化商業(yè)價值。
據了解,Live.me在全球的用戶大多是25歲以下的年輕人,獵豹正在積極地為他們營造一個社區(qū),鼓勵他們在Live.me平臺上不斷產生內容。關于Live.me,獵豹未來將著眼于兩個方向的提升:第一、不斷完善產品、擴大用戶群、提升用戶活躍度,吸引更多的用戶開啟直播;第二、獵豹將不斷嘗試一些新的商業(yè)化手段,尤其是那些在國內被證明的商業(yè)模式,最終將Live.me由一個直播平臺變成社交和內容的大平臺。
除了自研Live.me,獵豹還于8月份以5700萬美元收購了全球新聞服務商News Republic,加速擴張內容版圖。News Republic通過智能編輯、數據分析和挖掘等手段向全球用戶提供個性化新聞內容推薦,與全球超過1650家新聞機構構建了良好的版權合作,讀者可以瀏覽和閱讀屬于自己的頭條新聞。News Republic還搭建了全球公眾號平臺,接入大量UGC個人創(chuàng)作者和網紅,幫助其獲得更好的曝光。
在我看來,News Republic就是“海外高端版的今日頭條”,而該新聞應用也在App Store和Google Play上收獲無數擁躉。近期,獵豹移動對其進行了深度改版,使每個用戶拿起手機看到的新聞都是獨特的,這大大提升了用戶體驗、用戶活躍度和使用時長。APP Annie數據顯示,10月News Republic位列美國地區(qū)新聞雜志類下載排行榜的前三名。
通過厘清獵豹發(fā)展Live.me、News Republic的思路,不難看出其內容生態(tài)布局的邏輯和野心:第一層,將工具類產品作為獲取移動用戶的切入點,這是已經成熟的;第二層,打造內容社交、新聞聚合等高時長內容產品矩陣,借此不斷提升獵豹用戶的活躍度;第三層,基于在全球6億多月度活躍用戶的基礎、以及海量用戶產生的龐大數據,借助深度學習和人工智能的調教訓練,獵豹可以可在產品端實現“千人千面”,并最終聚合成一個內容生態(tài)系統(tǒng)。
Q3季度,獵豹的兩大內容產品在歐美主流市場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同時也開始貢獻收入。財報顯示,獵豹移動第三季度互聯網增值服務業(yè)務收入同比增長11.0%,環(huán)比增長38.8%至1.105億元,其主要增長動力就在于獵豹在海外初步嘗試商業(yè)化Live.me。
不過對于獵豹而言,當下尤為重要的仍然并非是急于商業(yè)化,而是夯實內容生態(tài)的體系搭建,并基于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為全球用戶提供更好的內容服務。畢竟,高價值、個性化的內容,才會牢牢將用戶的使用時長綁定,繼而帶來持續(xù)性的商業(yè)收入轉化。
寫在最后
在我看來,獵豹今后較長一段時間內,將是一家內容主導、工具打底,并由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提供技術引擎的平臺化公司。作為一家上市企業(yè),盡管各項財務數據尤為重要,但投資者更應該明白,獵豹能否由成熟的工具平臺脫胎換骨為生態(tài)級內容平臺,才是最終決定其未來征途能否如“星辰大?!卑銧N爛,并獲得更高投資價值的關鍵,我們拭目以待。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