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i人還是e人?
對不起,這個梗過時了,我是淡人。
在這個充滿喧囂的世界里,"淡人"們就像是一群高級的冷漠大師。他們的生活哲學是:如果生活給你一個檸檬,那就把它放在一邊,繼續(xù)喝你的白開水吧。
淡人上班,就像是在參加一個沒有獎品的游戲,其他人都爭先恐后,他們卻不以為然。他們有能力,但從不急于展示,就像是悠閑地玩著一局沒有對手的棋。
淡人的社交圈可能比熊貓的眼圈還要小。他們在聚會上就像是墻上的壁畫,靜靜地觀察,偶爾點頭微笑,但絕不會跳進那喧鬧的舞池。
淡人的生活就像是一部沒有高潮的電視劇。他們追求的是那種連續(xù)劇里都不會出現(xiàn)的平淡,每天的生活就像是重播昨天的劇集。
淡人說話總是讓人捉摸不透,他們的“那就算了”可能是最深的同意,也可能是最冷的拒絕。他們的表情管理得比國家機密還要嚴格。
工作淡淡的、社交淡淡的、生活淡淡的、精神淡淡的、說話談談的。
他們就像是生活中的一股清風,對很多事情都保持著一種風輕云淡的態(tài)度,讓人既佩服又無奈。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告訴世界:不是不在乎,只是在乎得太高級了。
在i人和發(fā)瘋之后,淡人和淡學成為新的網絡熱點,從網絡梗出現(xiàn)的頻率來看,淡人的出現(xiàn)不算新鮮事,以往早就有類似的概念。
01 從佛系、躺平、發(fā)瘋到淡人
最早接近淡人概念的是佛系一詞,"佛系"這個詞匯源自日本,原意是形容那些對生活采取一種佛教式的、放松而淡然的態(tài)度的人。2017年開始這個詞在中國廣為流行,很快就成為了年輕人中的一個熱門話題。
所謂的“佛系”青年,指的是那些追求內心平靜、不過度奮斗、生活態(tài)度較為悠閑的人群。在當時,社會普遍倡導努力奮斗、拼搏向上的價值觀,然而“佛系”青年則顯得格外不同,他們不爭不搶,不過度追求物質和社會地位的提升,更注重內心的平和與滿足。
這種態(tài)度在當時可以被視為一種逆潮流的心態(tài),反映出一部分年輕人對于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某種程度上的反思和調整。
2018年,游戲“旅行青蛙”成為“佛系”文化流行的一個典型例子。這款游戲以其簡單的游戲機制和“不緊不慢”的游戲體驗,迅速在年輕人中大火。玩家在游戲中扮演一只青蛙的主人,負責準備旅行物資,而后青蛙就會自己去旅行,期間玩家無法進行干預,只能等待青蛙歸來,分享旅行的經歷和帶回的小禮物。
這種放松且充滿驚喜的游戲體驗,恰好符合“佛系”青年追求的生活方式,即不急不躁,順其自然,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份平靜和喜悅。
2021年,“躺平”一詞在中國的社交網絡上迅速流行起來,成為一種廣泛討論的社會現(xiàn)象。這一概念起初由年輕人提出,旨在表達他們對于社會高壓、過度競爭以及無止境的內卷(一種人們?yōu)榱双@得微小的優(yōu)勢而不斷加倍努力,最終導致大家都在辛苦努力但收益微薄的現(xiàn)象)的反抗和不滿。
躺平主張的是一種選擇性的放棄,不再盲目追求社會主流定義的成功,如職業(yè)晉升、高收入和物質消費,而是追求一種簡單、低欲望的生活方式,以此來減少生活的壓力和焦慮。
躺平背后的意義,不僅僅是個人對于生活方式的選擇,更深層地反映了年輕一代對當前社會環(huán)境的反思和。面對激烈的就業(yè)市場、居高不下的房價等以及社會對個人成功的刻板要求,躺平成為了一種自我保護的機制,以及對內卷文化和無休止競爭的直接抗議。通過選擇“不參與”,躺平者試圖找回生活的主動權,強調精神滿足和個人幸福感的重要性,而不是外在物質的累積。
2023年,“發(fā)瘋文學”在社交網絡上掀起了一陣熱潮,日常發(fā)瘋,假日發(fā)瘋,職場發(fā)瘋……人們開始以一種夸張的、帶有自嘲色彩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態(tài)度。這種看似荒謬的自我展現(xiàn)方式,不僅是對個人在壓力和矛盾下心態(tài)的真實寫照,也逐漸成為一種流行的解壓形式。
“發(fā)瘋”是一種時代語境下的文化自覺。它既反映了現(xiàn)代人對于生活壓力的自我調侃。雖然相比淡人,發(fā)瘋的情緒要激烈的多,但其背后放下矜持、釋放壓力、反叛的內核,跟淡人是一脈相承的。
2024年初,突然火起來的淡人,讓“反奮斗”的觀念再一次被討論,淡人這個詞之所以會火,有以下原因。
首先,"淡人"文化體現(xiàn)了年輕人在當前社會環(huán)境下的無力感。
在今天這個充滿內卷的時代,即使是付出了極大的努力,也不一定能夠達到世俗定義的成功標準,如高收入、名牌大學的學位或是令人羨慕的職位。
這種現(xiàn)象讓許多年輕人開始反思,是否應該追求一種更為內心平靜、與自己的真實需求相符的生活,減少情緒消耗。淡人文化,以其強調內心的安寧和對物質追求的淡薄,為這樣的反思提供了答案。
其次,淡人文化符合當代年輕人追求簡單生活的哲學。
在消費主義盛行的當下,簡約主義作為一種反消費主義的生活態(tài)度,其核心理念是“少即是多”,強調通過減少物質占有來提升生活質量。淡人恰恰體現(xiàn)了這種哲學,他們通過簡化生活,去除多余的物質和心理負擔,尋找到了內心的平靜和滿足。這種哲學呼應了當前人們對于簡單、純粹生活的渴望。
第三,淡人已成為新的社交貨幣。
近幾年,如果朋友問你是i人還是e人,你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那你很難融入圈子,這種網絡的談資實際上已經成為社交貨幣。淡人同樣如此,很多人自視為淡人,未必本身是真正的淡人,只是為了跟上潮流,不讓自己顯得out。
從佛系、躺平、發(fā)瘋到淡人,體現(xiàn)了年輕人逐漸拋棄過去世俗觀念上的成功,選擇內心平和與個人幸福的追求。這一系列的文化現(xiàn)象不僅僅是個體選擇上的變化,更是社會轉型期人們心態(tài)變化的反映。
02 品牌如何借勢淡人作營銷?
每一輪網絡文化的興起,都能引發(fā)不少品牌跟進營銷,在《i人e人營銷總攻略:品牌如何握住性格營銷的新機遇》和《2024年,品牌營銷如何正確“發(fā)瘋”》中,我寫過品牌怎么做i人營銷和發(fā)瘋營銷,接下來就說說怎么做淡人相關的營銷。
淡人營銷的關鍵在于如何利用這個詞積極的一面,比如追求簡單、內心平靜、自我認同等,品牌可以從品牌理念、產品、內容等方面來下手。
●創(chuàng)造品牌共鳴
淡人文化強調的是一種簡單、平和且注重內心體驗的生活方式,這與不少品牌本身的理念是相符的,品牌可以借此來與消費者產生共鳴。
比如宜家,通過提供簡約設計和環(huán)保材料的家具,以及倡導合理利用空間的生活方式,與追求簡單生活和環(huán)保意識的淡人文化相契合。宜家的營銷活動可以圍繞如何創(chuàng)造一個既簡約又舒適的居住環(huán)境,以響應淡人追求的生活方式和態(tài)度。
無印良品常通過其“少即是多”的理念,推崇簡約主義生活方式。無印良品設計顧問原研哉和在闡述無印良品產品的理念時用了一句話,“不是非此不可,而是這樣就好”,“這樣就好”,這可以說體現(xiàn)了無印良品的品牌理念,簡單、適度。
無印良品的平面廣告,沒有花里胡哨的設計,沒有刻意的炫技,而是追求一種自然、樸素的價值觀。
比如在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地平線”中,原研哉認為“這一視覺作品展示了無印良品的存在方式,告知人們消費者可以自由體會、自行定義無印良品,毫無限制?!?/strong>
在“水”這個作品中,原研哉提出了無印良品“像水一樣”的想法,“即在不知不覺之中進入不同的生活文化之中,成為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是主張什么,也不是以無印良品的特色去覆蓋什么?!?/strong>
這些理念,正與淡人的追求相符,無印良品品牌的理念和風格也恰是淡人喜好的風格。
當然,其他類似品牌也可以做同樣的消費者溝通,比如瑜伽和冥想品牌更直接地與淡人文化中強調的內心平靜和自我認同相聯(lián)系。這些品牌通過提供瑜伽課程、冥想指導和相關的健康生活產品,幫助人們找到內在的平和與平衡。
他們的營銷策略可以圍繞著內心成長和自我發(fā)現(xiàn)的主題,鼓勵消費者通過實踐瑜伽和冥想來探索自我,實現(xiàn)心靈上的淡定和自我超越,與淡人追求內心平靜和自我滿足的生活哲學不謀而合。
●推出定制產品
淡人文化的核心特性在于追求簡約、自然和本真的生活方式,強調內心的平靜與滿足感,而不是物質上的奢華和外在的認可。因此,淡人適合的往往是那些能夠滿足基本需求、不過度消費且對環(huán)境友好的產品。品牌可以針對此推出定制產品。
比如,餐飲品牌可以推出“淡餐”——專注于健康、簡單且營養(yǎng)均衡的餐品,可以采用有機食材,強調食物的自然味道而非過度調味,既滿足了淡人對健康飲食的追求,也體現(xiàn)了對自然和環(huán)境的尊重。
飲料品牌可以推出“無添加的淡飲”,如天然果汁、草本茶等,避免使用人工添加劑和過多糖分,以最接近自然的形態(tài)滿足消費者的飲用需求,這不僅迎合了淡人追求簡單、純凈生活的理念,也表達了品牌對健康和環(huán)境責任的重視。
美妝品牌可以推出“淡妝”系列產品,強調輕薄透氣、提升肌膚自然美的妝容效果,而非厚重遮蓋。這類產品可以著重于肌膚護理和改善膚質,用最少的化妝品達到最好的妝效,符合淡人倡導的自然、真實的美學標準。
通過這些定制產品,品牌不僅能夠滿足淡人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同時也能夠傳遞出品牌對于簡約、健康生活方式的支持和倡導。
●做好內容營銷
如果品牌無法直接推出定制商品以取悅淡人文化,也可以進行針對性的內容營銷,與淡人文化產生共鳴,吸引目標消費群體的注意。
品牌可以通過文章、視頻系列、播客或社交媒體,指導人們如何在高壓的工作環(huán)境、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寧靜角落,并將產品自然融入這些內容中,展示產品如何幫助消費者實現(xiàn)心靈的平靜和生活的簡單化。
比如,一個家居品牌可以分享如何利用其簡約風格的家具創(chuàng)造一個放松的居家環(huán)境,幫助消費者在家中找到內心的寧靜。
品牌還可以在營銷內容中強調“淡人”所代表的情感價值,如平靜、滿足和自我認同。比如,品牌可以制作故事驅動的內容,講述真實人物如何通過簡約生活找到幸福和滿足,或者如何通過淡泊名利的態(tài)度獲得真正的自我認同。這類內容能夠觸動人心,讓消費者感受到品牌不僅僅是在賣產品,更是在分享一種生活態(tài)度和價值觀。
此外,品牌還可以通過舉辦線上或線下活動來深化這種情感連接,如瑜伽課程、冥想工作坊或簡約生活分享會,這些都是與目標消費者建立聯(lián)系的好方法。通過這些活動,品牌不僅可以展示其對淡人文化的理解和支持,還能夠提供一個讓消費者實踐這種生活方式的平臺。
結語:
從“佛系”到“淡人”,體現(xiàn)了年輕一代生活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演變。這一過渡不僅反映了人們對于內心平和與個人幸福的日益重視,也映射出了社會環(huán)境對個體生活方式的影響和塑造。
淡人文化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火爆網絡,本質上是因為它觸及了當代人內心深處的渴望——在快節(jié)奏、高壓力的現(xiàn)代生活中尋找到一片寧靜和滿足感,追求一種更加本真和有意義的生活方式。
淡人文化的流行為品牌營銷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機會。品牌可以通過深入理解淡人文化背后的價值觀和生活態(tài)度,結合自身產品和服務的特性,進行有針對性的營銷策略規(guī)劃。無論是通過推出符合淡人生活哲學的定制商品,還是通過內容營銷講述與淡人精神相契合的故事,品牌都可以在與消費者的情感層面建立起更加緊密的連接,提升品牌形象和消費者忠誠度。
#熱點引擎計劃#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