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宣布禁用人臉識別技術,背后大有原因!

6月8日,IBM首席執(zhí)行官Arvind Krishna在一份遞交給美國國會的公開信中寫道:“IBM堅決反對并且不會容忍任何技術用于大規(guī)模監(jiān)視、種族定性、侵犯基本人權和自由,以及與我們價值觀、信任和透明度原則相悖的行為。”

Arvind Krishna表示,今后IBM將不再提供通用的面部識別或分析軟件,同時也將不再開發(fā)或研究該項技術。

(公開信部分截圖)

此外,這封公開信中還提出了圍繞(美國)警察改革和負責任地使用技術的立法建議,并且呼吁針對(美國)警察不當行為制定更為嚴格的聯(lián)邦法律。

顯然,IBM決定放棄人臉識別技術,背后有著一定的政治因素。

對此,有外媒報道稱,IBM此舉旨在響應美國愈演愈烈的反種族歧視運動“Black Lives Matter”。另據(jù)知情人士透露,這一決策的背后也有著IBM自身的商業(yè)考量。

一方面,人臉識別業(yè)務并未給IBM帶來明顯的收益。而Arvind Krishna早在任職CEO之初時就曾經表示,IBM將專注于混合云和人工智能兩大戰(zhàn)略,尤其是在云計算方面,IBM和Red Hat要把Linux、容器和Kunbernetes建立為新的混合云標準。

這意味著,在Arvind Krishna的領導之下,IBM更加專注的是與微軟、亞馬遜等競爭對手在云計算領域的較量,而人臉識別技術自然不值得一提了。

另一方面,則是出于社會利益的考慮。目前,大多數(shù)美國人十分反感人臉識別軟件,普遍認為這項技術不僅存在隱私安全風險,還存在種族與性別偏見。

根據(jù)2018年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性別方面,人臉識別軟件對男性的識別成功率要比女性的高,錯誤率相差8.1%-20.6%;在膚色方面,人臉識別軟件對淺膚色的識別成功率要比深膚色的高,錯誤率相差11.8%-19.2%。

(綜合各分類的人臉識別成功率的調查結果)

這項研究一經公布,便引起了外界對人臉識別算法的批評。于是,各大科技公司為了糾正偏差,紛紛進行了持續(xù)的調查研究。例如,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于2019年12月進行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在大多數(shù)當前評估的人臉識別算法中,跨人種差異確實存在廣泛的準確性偏差”。

除了對人種與性別的識別偏差之外,人臉識別技術還因其在侵犯隱私方面的問題而受到抨擊。例如,美國人臉識別技術公司Clearview AI自2020年初便受到了嚴密的審查,因為有關部門發(fā)現(xiàn),其面部識別工具由超過30億張圖像構建而成(大部分都是通過抓取社交媒體網站收集的),并且已被許多企業(yè)廣泛使用;同時,F(xiàn)acebook在2020年1月也因其非法使用面部識別技術遭到了檢方起訴,并且面臨著5.5億美元的罰款……

不過,21ic家認為,古往今來,很多技術都是一把“雙刃劍”。盡管人臉識別技術存在著諸多弊端問題,但其帶來的便利性不容忽視。技術本無罪,一切只取決于使用技術的人,如何建立完善的技術保障體系,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

贊助商
2020-06-10
IBM宣布禁用人臉識別技術,背后大有原因!
6月8日,IBM首席執(zhí)行官Arvind Krishna在一份遞交給美國國會的公開信中寫道:“IBM堅決反對并且不會容忍任何技術用于大規(guī)模監(jiān)視、種族定性、侵犯基本人權和自由,以及與我們價值觀、信任和透明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