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永輝
有關快手融資的消息終于在3月23日有了最終結果。根據快手公司宣布的結果,快手完成了新一輪3.5億元的融資,由騰訊公司領投??焓止颈硎?,這是繼百度領投之后,快手公司再次得到國內互聯網巨頭的肯定。
此前已經有傳言說,騰訊加入了快手的此輪融資。而根據快手最終宣布的融資結果來看,可以看出外界之前的猜測或謠言并非臆測。根據快手官網顯示,快手創(chuàng)始于2011年3月,從2013年開始從工具型應用轉型為短視頻社交應用。目前,快手的全球用戶超過4億。
一直以來人們對于快手的認知通常停留在其是一個以農村背景為主的短視頻的聚合平臺。同其他視頻平臺相比,快手平臺上短視頻的質量更加良莠不齊。而快手副總裁趙丹陽也曾經表示說,快手反映的是中國互聯網的真實現狀——6億網民呈現金字塔的形狀分布,金字塔的底部正是規(guī)模龐大的農村網民。
對于快手用戶群體當中到底有多少是來自農村的,有多少是來自城市的,一直以來都有很多爭議。盡管快手官方一直都認為自己是中國最底層互聯網的代表,反映的是中國最真實的互聯網業(yè)態(tài)。但是還是有人對它的這個定位提出了疑問。有了解快手的人士就透露說,快手的用戶群體所呈現出來的狀態(tài)與中國整合互聯網用戶群體所呈現出來的狀態(tài)并沒有太多不同。以農村用戶為群體的用戶構成并不能被看作是快手區(qū)別于其他短視頻應用的優(yōu)勢所在。
不管快手的用戶構成到底呈現一種怎樣的狀態(tài),快手既然能夠獲得騰訊的融資必然有其吸引人的地方。根據快手公布的運營數據顯示,目前快手日活用戶超過5000萬,日上傳視頻超過500萬條。而根據中國聯通公布的數據顯示,快手已經聯系三年位于國內移動APP流量首位。
從這個數據來看,快手的用戶數據顯然非常具有吸引力,如此多的用戶,如此大的視頻內容生產量對于任何人來講都是非常震撼的。而對于投資快手的騰訊來講,看重的視乎并不單單是快手的用戶體量,而是快手平臺傳遞出來的另外一種東西,這種東西就是非常接地氣的一面。騰訊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zhí)行官馬化騰就表示,快手專注于服務普通人日常生活的記錄和分享,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是中國移動互聯網一款非常貼近用戶,有溫度、有生命力的產品。
快手的鄉(xiāng)土氣息經過馬化騰的一番解釋之后似乎重新有了生機和活力,隱約之中似乎還能看到騰訊其他產品的影子,QQ、微信這些好像都是在“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蛟S快手的產品調性與騰訊優(yōu)質產品有著這樣一種天然的相似性才最終造就了騰訊投資快手。
產品淵源上的天然相似性只是拉近了兩者之間的距離,而快手最近幾年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似乎更加能夠顯示出其真正促使騰訊進行投資的最本質的原因。根據艾瑞咨詢發(fā)布的2016年《中國短視頻行業(yè)發(fā)展研究報告》,快手在2012年獲得晨興資本數百萬美元A輪投資,2015年1月,又獲得紅杉資本中國、晨興資本數百萬美元的投資,在2016年12月的中國企業(yè)家論壇上,華人文化產業(yè)投資基金、華人文化控股集團董事長黎瑞剛,華人文化基金最近投資了快手。
快手在2月份時還傳出了將赴美IPO的消息,美國科技媒體TechCrunch當時報道稱,快手的估值約為30億美元,并計劃在下半年進行IPO,快手在資本圈聲名鵲起是因為拿到了紅杉資本的投資,知情人士還透露,DST、百度和DCM均參與了對快手的投資。不過快手當時迅速否認了赴美上市的傳聞。
可見,快手在資本市場的表現異?;钴S,這表現出它的產品本身對于資本的吸引力遠遠超過了它與騰訊產品這種天然的聯系。在這一點上,產品的溫度或許并不比資本的表現來得真實可信。不斷有新的資本巨頭關注快手,或許才是真正決定騰訊投資快手的原因。而投資快手之后,騰訊或許能夠更加完善它逐漸形成的商業(yè)帝國。
在短視頻成為風口的當下,投資快手等于抓住了用戶。其實,越來越多的證據開始表明,短視頻的表達方式將會成為未來很長一段時期人們主要的表達方式。通過投資一個在短視頻行業(yè)內首屈一指的平臺來確立自己在短視頻行業(yè)當中的地位無疑能夠讓騰訊抓住這樣一個機會,在未來的短視頻大戰(zhàn)當中占得先機。
以papi醬為代表的短視頻生產者能夠獲得資本的關注就是未來短視頻將會成為人們最主要表達方式的一種直接體現。而短視頻的生產者僅僅還是只是一個內容生產者而已,它并不具備將所有的短視頻資源進行匯聚,從而形成規(guī)?;б娴牧α?。如果能夠通過將短視頻平臺牢牢抓在手中,進而控制這些短視頻生產者的粉絲群體,再通過將這些粉絲群體進行深度運營挖掘這些粉絲群體背后的力量無疑具有更多意義。
因此,在短視頻成為風口的當下,投資快手并不僅僅在于投資快手本身,而是其背后龐大的粉絲群體。有了這些粉絲群體就能夠進行短視頻的分發(fā)、用戶深度運營等很多方面的優(yōu)勢,而這或許才是以騰訊為代表的資本巨頭們之所以會看中快手的一個根本原因。
底層的互聯網群體依然是中國互聯網的主要力量,自下而上的發(fā)展更加順暢。如果快手之前有關他們的用戶群體主要集中在三四線城市的表述是真的,那么,我們依然可以斷定在當前這樣一種市場環(huán)境中,中國的互聯網用戶群體依然和中國城市分布一樣呈現一二三線的態(tài)勢進行分布,并且這種分布呈現出來的是金字塔的狀態(tài)。來自底層的人們依然是構成中國互聯網發(fā)展最主要的力量。
快手之所以吸引人就是因為它足夠接地氣,能夠讓這些群體的用戶都能夠喜歡并使用快手的產品。盡管互聯網人群目前的消費群體依然是以一二線城市為主,但是用戶基數還是三四線城市大。另外,一二線城市的互聯網發(fā)展基本上已經飽和,如果能夠將三四線城市互聯網的發(fā)展再進行一次挖掘的話,那么或許能夠發(fā)現比一二線城市更多的發(fā)展?jié)摿Α?/p>
這種發(fā)展邏輯其實和騰訊之前產品的發(fā)展邏輯一樣,QQ、微信等產品無不都是從最底層的用戶群體出發(fā),最終讓整個社會接受。通過投資快手,騰訊可以繼續(xù)按照之前已經摸索出來的路子再走一遍,可謂是輕車熟路。
這種從下而上的發(fā)展模式在未來的發(fā)展中具有更加巨大的增長潛力,而從一二線城市發(fā)端的互聯網產品則會面臨發(fā)展困境。以滴滴、美團為代表的互聯網平臺剛開始的時候就是在一二線城市,盡管他們已經確立了在同行業(yè)當中的市場地位,但是對于他們未來的發(fā)展來講卻依然要下沉到人數眾多的三四線城市,而三四線城市的運營無疑又會面臨新的問題和挑戰(zhàn),這種從上而下的路子并不是特別順暢。如果一開始就從三四線城市開始,再進行一二線城市的拓展,那么,他們的發(fā)展可以更加通暢和快速。
產品成長和用戶成長相輔相成,才能獲得更大發(fā)展空間。很多時候,人們會認為好的產品才能吸引用戶,于是他們開始將很大的精力投入到產品的研發(fā)和迭代更新上。其實,一開始就注意到產品的重要作用并沒有錯,但是如果從一開始就將精力放在產品上,而缺少了一個產品成長體系的概念,到最后可能獲得了一個好的產品,但是真正使用這些產品的用戶還停留在一個相對于較低的水平上,產品和用戶無法在同一個平面上存在,最終導致了產品缺少用戶,最終陷入失敗的境地。
因此,盡管我們知道產品的重要性,但是我們依然要有產品成長體系的概念。那就是所有的互聯網產品都要成長的,不能直接把產品做到一個很高的水準,然后再來培養(yǎng)用戶的習慣。產品的完善和迭代更新必須和用戶的成長相輔相成才行,通過產品和用戶之間建立起來的這種良性互動關系來推動彼此之間的發(fā)展。
快手的發(fā)展邏輯就是這樣一個邏輯,它的產品可能并不及其他視頻平臺的產品完善,制作水準高,但是它確實處在一個不斷修正,不斷完善的狀態(tài)中。與此同時,用戶也在這樣一個狀態(tài)中不斷熟悉快手的產品,和快手產品一起成長,最終變成了快手的一個死忠粉,并沒有很大的流失風險。
這種發(fā)展邏輯其實與騰訊的產品發(fā)展邏輯也有相似之處。剛開始出現的QQ就是一個不是太完善的產品,但是這些產品有用戶在使用,那么QQ產品的迭代升級就跟隨著用戶的發(fā)展腳步持續(xù)進行,這樣產品持續(xù)優(yōu)化的過程就是一個對用戶進行培養(yǎng)的過程。等到產品足夠完善了,用戶也已經非常成熟了。這個時候再通過引導用戶習慣將其他的產品加入到這個產品之中就能夠減少盲目優(yōu)化產品造成用戶流失和發(fā)展困境,真正讓產品有生產土壤,用戶也能在產品中找到歸屬感。
而過于關注產品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并不關注用戶培養(yǎng)則會讓自己的路越走越窄。蘋果就是一個不斷創(chuàng)新自己產品的發(fā)展邏輯,通過領先產品來驅動用戶,這讓他們的路子在未來將會面臨挑戰(zhàn)。首先,已經非常完備的產品只能吸引用戶群體當中最頂端的用戶,其他用戶并不具備使用這些產品的條件,這讓這款產品本身的用戶就很少。其次,整個市場也會被其他產品類型所瓜分,失去了抓住這個市場絕大部分用戶的機會。蘋果就是只抓住了手機市場中高端用戶市場,其他市場卻被另外的手機廠商所瓜分。
目前,這樣一種發(fā)展邏輯已經出現了困境,它的市場開始發(fā)展受到其他品牌的擠壓。但是,以小米、OPPO、vivo為代表的手機品牌卻不是這樣,它通過將產品迭代與用戶成長綁定在一起,通過產品來培養(yǎng)用戶,最終讓產品在獲得用戶的同時,贏得了整個市場。
快手融資背后有著一定的必然性,而騰訊之所以領投除了和快手氣味相投之外,更多的是用戶邏輯、資本邏輯、產品邏輯。騰訊的快槍手投資了快手,快手的快手吸引了騰訊的快槍手,快手快手快槍手,的確讓人有些分不清楚。
- 世間將再無松下電視:松下官宣解散家電子公司并徹底放棄電視機業(yè)務
- 雅迪集團與南都電源簽署協議:攜手共繪固態(tài)電池未來藍圖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