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龍,《后窗之二》,2014 100*150cm,布面油畫
“約翰·莫爾繪畫獎(中國)2010-2014歷屆獲獎者作品巡展”于2015年9 月起,在北京、澳門、重慶、以及上海四個城市巡回展開,本次展覽將集結展示2010、2012、2014年歷屆約翰•莫爾獲獎藝術家的作品。9月20日在北京今日美術館,展覽舉行了開幕式,策展人Lewis Biggs、主辦方、協辦方等均發(fā)表了講話,顧長衛(wèi)夫婦也蒞臨開幕式助陣。
▲劉剛,《春》,2010,220*420cm,布面油畫
自2010年,約翰•莫爾繪畫獎(John Moores Painting Prize)正式引進中國,作為跨越中英兩地每兩年舉辦一屆的常規(guī)藝術賽事,已逐漸成為國內推介與發(fā)掘潛在優(yōu)秀藝術家到國際賽事的重要平臺。今年正逢2015中英文化交流年,在2016年約翰•莫爾繪畫獎(中國)開賽之際, 主辦方將在北京、澳門、重慶、以及上海四個城市舉辦首屆“約翰·莫爾繪畫獎(中國)2010-2014歷屆獲獎者作品巡展”。
▲韓鋒,《船6》,2014,200*160cm,布面丙烯
本次“約翰·莫爾繪畫獎(中國)2010-2014歷屆獲獎者作品巡展”由約翰·莫爾利物浦展覽基金會、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北京今日美術館,澳門國際工藝美術協會,重慶美術館,上海二十一世紀民生美術館聯合主辦,并由英國大使館/總領事館文化教育處協辦。
▲鄒濤,《蘇打水與旋轉面包》,2013 150*120cm 布面油畫
英國藝術界最負盛名的獎項,有“繪畫界的奧斯卡”之稱的約翰•莫爾繪畫大獎是英國當代藝術頂級賽事,由英國企業(yè)家、業(yè)余畫家約翰•莫爾(John Moores)先生于1957年創(chuàng)辦。2010年,該項大賽由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正式引進中國,并與英國本地賽事同步,形成跨越中英兩地每兩年舉辦一屆的常規(guī)藝術賽事,并逐漸成為國內推介與發(fā)掘潛在優(yōu)秀藝術家的重要平臺。隨著三屆比賽的成功舉辦,賽事的公正模式連同全國各地的獲獎的優(yōu)秀藝術家一同進入了公眾視野。
▲張偉,《此木為c(h)ai》,2010 200*480cm 木料,木屑,石膏
▲張振學,《水格》,2014 205*280cm 布面油畫
▲聶正杰,《惑》,2014 200*180cm, 綜合材料
英國大使館/總領事館文化教育處從2010年起一直積極支持此項目在中國的落地。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文化一秘、藝術與創(chuàng)意產業(yè)總監(jiān)馬昌(Nick Marchand)說:“這個獎項給予國際藝術家的肯定正是我們尤為珍視之處。自2010年第一屆中國區(qū)繪畫大賽成功舉辦以來,此獎項的影響力已經越來越深遠。利物浦與上海之間保持每兩年舉辦一次獲獎繪畫作品展的傳統(tǒng)延續(xù)至今,如今更是遍布全國,通過中國延續(xù)至今,我們很高興為此偉大創(chuàng)舉而不遺余力。”
▲蒲英瑋,《無題》,2012 240*600cm ,布面油畫
▲張嬡邨,《妝No.6 》,2014 80*150cm ,布面丙烯
▲鄭江,《走廊》,2014 112*145.5cm, 布面坦培拉油畫
▲鄭皓中,《自畫像》,2015 200*300cm ,布面油畫
▲劉紹雋,《兩把斧子》,2015, 220x330cm ,亞麻布丙烯
▲鐘樂星,《推拿圖2015-2》,2015, 130*162cm, 布面油畫
▲朱曉聰,《明月》,2015, 145*180cm/每張,綜合材料
本屆巡展,遴選了15位藝術家的70多幅作品。其中1972年出生于哈爾濱的韓鋒從城市街道和外灘出發(fā),從不同的視角探索人造世界的建立與對建立本身的質疑。他是2010年約翰·莫爾繪畫獎(中國)的一等獎獲得者。此后他的作品已被多家美術館收藏,并參加了2014年日本愛知三年展和2015年的“中國8”大型當代藝術作品在德國的展覽。
▲顧長衛(wèi)和蔣雯麗在展覽現場
▲汪大偉院長(右二)為顧長衛(wèi)介紹作品
這一次,在四城市舉辦的《約翰•莫爾繪畫獎(中國)2010-2014歷屆獲獎者作品巡展》,與前三次畫展相比有四大亮點。第一,從15位歷屆得獎藝術家選出的70多幅作品看,他們在得獎之后確實有不少改變。有人嘗試了新題材、新方法,拓寬了藝術表現領域;有人則對藝術人生有了更多思考,向深度發(fā)展。
第二,這是一次輻射性展覽,是與四城市美術館互動之后推出的巡回展覽。它們的輻射范圍和影響人群要遠遠超過任何一個單一展館,這對約翰•莫爾繪畫獎(中國)及獲獎者來說,是一次擴大在中國影響力的機會;另一方面,對四大美術館來說,通過這次合作,也可以借此了解國際賽事規(guī)則,提高國際能見度。
第三,這次展覽是為第四屆“2016約翰•莫爾繪畫獎(中國)”大賽所做的前期準備。約翰•莫爾繪畫獎(中國)是由多位國際著名藝術家任評委、以匿名評審為特色、以藝術性為唯一評價標準的繪畫大賽。經過前三屆的實踐,這項賽事得到了包括港澳臺地區(qū)在內中國各地藝術家的響應。在新一屆賽事啟動之際,由約翰•莫爾利物浦展覽基金會、上海大學美術學院,與四地美術館共同舉辦此次巡展,意在激勵各地藝術家向新一屆大賽提交創(chuàng)作精品。
第四,這是一次新機遇的展覽,是為藝術家、聯展單位、主辦者和各地文化藝術事業(yè)打開思路、創(chuàng)造條件,提供各種可能性的交流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可以激蕩思維、發(fā)現意想不到的機遇。這一點對前三屆獲獎者來說感觸尤為深刻。他們在接觸“約翰•莫爾繪畫獎(中國)”之前,怎么也不會想到有那么純粹的比賽,那么難得的國際交流機會。現在,這次巡展就是要把“約翰•莫爾繪畫獎(中國)”的種種“利好”讓更多人分享,同時也為中英繪畫事業(yè)的發(fā)展引進新面孔和活力。
這次巡展還有一個獨到之處,就是從15位獲獎者的70多件作品中,既可以看到藝術家在風格上的多樣性以及他們在得獎之后的發(fā)展動向,還可以由點及面看到中國當代繪畫的新亮點與新趨勢。這是真實生動、彌足珍貴的歷史樣本,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價值將更加突出。這是舉辦此次展覽最讓人欣慰的地方。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