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客網(wǎng)·新能源2月14日 前往月球并建立可持續(xù)居住地,這是人類的下一個目標。如何做到?首先要合理利用月球資源。亞馬遜創(chuàng)始人貝佐斯創(chuàng)建的藍色起源(Blue Origin)提供了一套名為名叫Blue Alchemist的方案,稱其可以將月球資源變成太陽能。
幾天前藍色起源在聲明中表示,自2021年以來公司一直在研究如何用模擬風化物制造太陽能電池,現(xiàn)在已經有了原型。簡單來講,藍色起源的目標是將月塵(Moon Dust)變成太陽能。
為了獲得太陽能原材料,藍色起源將極端高溫和電結合在一起。藍色起源解釋稱:“利用風化模擬物,我們的反應堆制作出鐵、硅、鋁,通過熔融風化層電解的方式獲得,提煉時電流將上述元素與氧分離?!?/p>
硅是制造太陽能電池的關鍵材料,藍色起源制造的硅純度極高。用藍色起源的方法制造不需要有毒化學物。反應堆的溫度可以達到1600攝氏度,生產的硅純度可以超過99.99%。
太陽能電池需要覆蓋玻璃層,玻璃來自于風化物電解過程中的副產品。按照藍色起源的估計,用這種方法生產的太陽能電池可以使用10多年。
藍色起源的技術有兩個優(yōu)點:首先,它可以為月球任務提供充足電力,方案簡單,不需要水,沒有有毒化學物,不需要其它材料,制造時也沒有碳排放;其次,技術可以在地球使用,替代當前所用的太陽能電池制造技術。
有許多機構也在研究如何利用月塵。例如,NASA曾設想融化月球風化物并將它變成氧,方法與藍色起源有些相似。人類生命支持系統(tǒng)需要氧,從月球發(fā)射火箭也需要氧。NASA甚至還想在月球鋪設輸氧管道。
藍色起源的設想很美好,它的目標是在月球獲取無限的太陽能,但設想可能離現(xiàn)實有些遙遠。當然,我們也不必悲觀,原型也算是一大進步。
為什么不在地球制造太陽能設備然后送到月球呢?因為太貴,而且送到月球表面也很困難,從月球獲取資源是一種符合邏輯的方案。一旦人類掌握在月球制造太陽能的新技術,未來也可以用于火星探索。
最近幾年美國對登月越來越熱心,NASA的Artemis項目便是其中之一。NASA想把宇航員送到月球南極艾特肯盆地(South Pole-Aitken basin)。該盆地直徑約2240公里,深13公里,是一個大型隕石坑,有永久陰影,一個夜晚持續(xù)14天。
在這種極端條件下使用太陽能不太現(xiàn)實,會受到諸多限制,所以藍色起源的太陽能方案恐怕只能成為補充。
什么方案最好呢?也許還是核能。人類如果想高效探索月球和火星,需要可靠能源,核能可以提供豐富、可靠的能源,沒有陽光也可以使用,環(huán)境適應能力強,不受地點限制。
- 極氪能源斬獲2025中國充換電行業(yè)雙料十強 持續(xù)引領“單槍兆瓦時代”
- 比亞迪儲能聯(lián)姻圣勞倫佐:跨界攻克游艇零排放電池技術壁壘
- 硅谷觀察:特斯拉水深火熱,馬斯克押寶無人車和機器人
- 江蘇“動力電池回收利用”企業(yè)數(shù)量達到844家,蘇州166家排名居首
- 啟信寶產業(yè)洞察:“廣東模式,江蘇標準”成為動力電池循環(huán)經濟標桿
- 國際能源署:2030年全球數(shù)據(jù)中心耗電量將超過日本全年用電量
- 寧德時代一季度凈利潤超139億元 儲能業(yè)務成增長新引擎
- 科技巨頭跨界聯(lián)姻:螞蟻、哈啰與寧德時代戰(zhàn)略合作背后的產業(yè)變革邏輯
- 全固態(tài)電池預計2027年開始裝車:新能源汽車領域迎新里程碑
- 挪威道路聯(lián)合會:2024年挪威新車銷量88.9%為電動車 市場占比創(chuàng)新高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