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消息(李明)IEEE今天發(fā)表聲明更新,IEEE解除對編輯和同行評審活動的限制。
2019年5月16日星期四,美國商務部對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及其68家子公司實施了出口管制。之后,IEEE發(fā)布了合規(guī)性的聲明,并表示如果美國政府就出口管制條例在同行評審方面的應用做出進一步說明,IEEE會做出相應更新。
為此,IEEE向美國商務部要求就出口管制條例在IEEE出版活動的適用性做出說明。IEEE在聲明中表示:IEEE已收到相關說明。根據新的信息,華為及其子公司的員工可以參加IEEE出版過程的同行評審和編輯工作。所有IEEE會員都可以繼續(xù)正常參與IEEE的全部活動,無論他們的雇主是誰。
IEEE稱此前限制性做法是為了保護會員、規(guī)避法律風險
IEEE在聲明中特意強調:“我們此前限制性的做法完全是為了保護我們的志愿者和會員,規(guī)避相關的法律風險。在我們收到相關說明后,法律風險得以解除。我們由衷地感謝來自世界各地的會員和志愿者向IEEE提出的問題和意見,同時也感謝大家耐心等待我們處理好這一復雜的法律情況?!?/p>
一直以來,IEEE致力于向其會員、志愿者和整個技術社區(qū)提供廣闊的學術活動平臺和幫助。其中,IEEE每年在全球舉辦1900余場專業(yè)技術會議,并在IEEE Xplore?上提供超過480萬份文獻資料。
IEEE認為“科學和技術是全球性的活動。我們?yōu)槿虻腎EEE會員在世界各地開展的工作而感到自豪。IEEE將繼續(xù)為推動技術創(chuàng)新與進步貢獻力量,為人類社會謀福祉?!?/p>
“審稿門”事件在業(yè)內引起軒然大波
事實上,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非營利性專業(yè)技術學會,IEEE對華為員工及華為資助的個人參與審稿作出無理限制之后,在業(yè)界引起了軒然大波,很多組織、學會以及個人都對IEEE的做法表示震驚、質疑以及強烈抗議。
例如,上周,作為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教授、IEEE NTC北京分會主席,北大教授張海霞在《致IEEE主席的公開信》中表示,“驚聞IEEE下令禁止華為專家參與期刊審稿,這遠遠超出了一個可以接受學術人的底線,做為IEEE的會員和期刊編委,我必須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我申請退出我所在的兩個IEEE期刊的編委會,并給IEEE候任主席寫了一封公開信?!睆埡O急硎?,替換IEEE期刊上的所有華為審稿人,對其職業(yè)操守是一種挑戰(zhàn)。作為一名教授,她不能接受這一點?!耙虼耍覜Q定退出IEEE NANO和IEEE JMEMS編輯委員會,直到有一天它回到我們共同遵守的專業(yè)誠信?!?/p>
近日,包括中國電子學會、中國通信學會、中國人工智能學會、中國電機工程學會、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中國電工技術學會、中國儀器儀表學會、中國光學學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學會等在內的十大學會聯(lián)合發(fā)布的《關于IEEE限制正常學術交流事件的鄭重聲明》中表示,近日,IEEE對華為員工及華為資助的個人參與審稿作出無理限制,我們深感震驚??蒲腥藛T參與期刊審稿是履行同行評議責任的基本權利,沒有國籍、種族或機構之分。對科學家從事正常學術交流橫加限制,是對學術獨立、科學精神和科學共同體價值觀的褻瀆,是對正常學術交流秩序和科技發(fā)展的粗暴踐踏。我們強烈認為,對學術交流政治化的危險做法應高度警惕,并對其給國際學術交流蒙上的陰影深表憂慮。
十大學會聯(lián)合發(fā)布的聲明指出,科學無國界。IEEE作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非政治性、非營利組織,其內部少數(shù)人將學術交流與政治捆綁的舉動,完全背離其長期秉持的“可信賴、無偏見”的核心價值。這一“審稿門”事件,是對科學家個人和機構的嚴重歧視,是學術交流發(fā)展中的嚴重倒退,已成為國際學術界科技界的一場危機。作為與IEEE有著長期良好合作的學術組織,我們對學術交流政治化的逆流堅決反對,對挑戰(zhàn)自由平等學術交流準則的企圖堅決反對,對破壞公平公正學術環(huán)境的行徑堅決反對。我們強烈呼吁,世界各國科學家、科技組織和學術共同體關注此次學術界的重大危機,共同捍衛(wèi)學術交流的國際準則,確保科學研究無政治化,共同采取有效行動,避免事件滑向危害科技健康發(fā)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深淵。解鈴還須系鈴人。我們敦促IEEE清醒認識事件對全球科學共同體所造成的危害,以實質舉措消除事件的惡劣影響,讓學術交流回歸正常軌道,以實際行動取信于全體會員和全球科技界。
無論是迫于輿論的壓力,還是IEEE自己想通了,解除對華為參與IEEE期刊的編輯和同行評審活動的限制,這絕不是什么恩賜,而是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非營利性專業(yè)技術學會必須做的事情!
- 咖香匯客 鐵塔有約 | 上海鐵塔助力2025上海國際咖啡文化節(jié)樂享“無界”
- WinWin高端訪談:菲律賓Smart以5G Max推動體驗進化,重新定義5G價值邊界
- 通用人工智能備受矚目,但工業(yè)人工智能將發(fā)揮巨大作用|觀察
- 到2029年,交通管理市場預計將達到757.4億美元
- 為什么核能可能是滿足人工智能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的關鍵
- 到2030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場預計將達到5372.7億美元
- 為何“脫碳”成了全球關注的焦點?
- AI和AaaS如何助力企業(yè)IT轉型
- 聚焦“智聯(lián)、智艙、智城”,中國移動發(fā)布“AI CAR”服務體系
- 中國電信柯瑞文:適度超前開展智算建設,進一步強化云智一體能力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