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都盯上了知識經濟,覺得隨便就可以做個什么分享收費了,一時間,各種阿貓阿狗都打扮成成功人士的樣子,出來做一些付費的問題,做一些訂閱的課程,最終卻造成了很多負面的口碑。但更多的人還在走在這條路上,知識經濟開始更多地飄出了錢味。
知乎上的百樣人生
其實問答這個事情,還是從百度問答開始的。早期百度問答這個產品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產品,解決了網民非常多的問題。不過這個問答后來逐漸淪為營銷平臺,各種自問自答和營銷推廣大大降低了回答信息的有效性。
這時候知乎應運而生了,知乎相對來說更為小眾,上知乎的人至少自己認為自己的水平素質是相對比較高的,可以說是高知人群。而知乎上很多問題的回答也確實具備了更高的專業(yè)度和深度,經常成為很多人引用的素材。
不過隨著知乎逐漸開放門檻,大眾化程度越來越高,整個平臺也開始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說,問題大概最后集中為“為什么說XXX”和“XXXX是一種什么體驗”兩種,因為這兩種問題更具有開放性,討論的也會比較廣泛。而其他簡單的問答則因為無法達到百度那樣的用戶參與度,而在回答上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無法令人滿意。
今年一個事件的爆發(fā),讓知乎的公信力被動搖。有人發(fā)現一名知乎用戶的回答非常神奇,他差不多在一百多個回答中,講述了一百多個完全虛構但看著很真實的故事,一會兒是國家運動員,一會兒是毒品販子,一會兒又變成了企業(yè)家,等于在知乎上過出了百樣人生。
在大家感嘆他的腦洞的同時,更會去思考一個核心問題,知乎上的回答有多少是編的?如果都是故事的話,那么這種問答還有質量么?
問答的意義和付費的價值
問答的核心在于為人解疑答惑,但如果回復的答案有問題,不但解決不了疑惑,反而會給提問者帶去新的疑惑。
分答開辟了付費提問之后,業(yè)界忽然發(fā)現了觀眾付費觀看答案分賬的模式,整個問答市場出現了一個新的變化,那就是之前是不賺錢的,現在賺錢了,所以也就誕生了知識經濟的說法。
但在回答的質量問題還沒有解決之前,付費顯然存在更大的不確定性,所以各大平臺包括知乎在內的做的很多付費產品,也引發(fā)了不少爭議。這有點像開頭說的百度知道,本來挺好的問答平臺,因為營銷的介入而變了味道。
再回到知乎,為了實現內容收費和有跟多關注度,一些人開始講述更受歡迎的內容,比如如何炒股,如何實現財富自由,甚至是一些耍小聰明的段子和編造的獵奇故事,短時間內用戶趨之若鶩,但長此以往,用戶肯定不會為這些不負責的問答買單。
從這個角度來說,金錢的介入雖然增加了用戶的參與程度,但也改變了內容的走向,進入了一種非良性的發(fā)展。講到這里,其實我們也可以看到問答的幾個核心要點,從回答者來說,大家需要更專業(yè)的人士提供真正專業(yè)的意見,從問題的角度來說,需要更垂直領域的問題,去真正解決問題,而不是陷入精神洗腦或者價值觀傳銷中。
一些垂直領域還是要有強需求的領域,比如財務、醫(yī)療等方面的咨詢就是非常合適的。不過這同樣需要一個約束和管轄,國家也剛剛頒布了法規(guī),要求停止醫(yī)療機構的網絡診斷,更多的還是聚焦咨詢上。也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問題不是你想答就隨便答,還是要有一個范疇,以免因為答題者的偏執(zhí)或者知識空白,造成錯誤的結果。
專業(yè)社區(qū)的嘗試
基于上面的這些分析,我們發(fā)現其實問答模式未必只是適用于問答網站,很多垂直領域的社區(qū),反而可以因為這種模式煥發(fā)新生。比如專業(yè)微整形平臺更美APP,最近就做了一次比較大的板塊升級,把內容的組成方式,開始像問答模式傾斜。新版社區(qū)頁面僅保留了“模特招募”、“明星用戶榜”、“更多科普”、“明星八卦”四個欄目,剩余用來著重突出用戶醫(yī)生的優(yōu)質問答、所長的醫(yī)美科普等優(yōu)質內容。
這個改版其實對于垂直網站來說有很好的啟發(fā)意義,不管對于問答模式還是對于社區(qū)都是一個很不錯的內容升級,由此可能誕生出新的知識經濟模式。
從社區(qū)的角度的來說,本來是以社交屬性為核心的,但在微信占據了用戶70%以上手機使用時間的情況下,其他垂直領域的APP只能瓜分用戶剩余不多的社交需求。
專業(yè)問題解答的需求開始成為重點,比如在更美社區(qū),用戶需要的就是和有同樣美容整形經歷的用戶溝通咨詢,和向專業(yè)的醫(yī)師咨詢。而在母嬰社群里,大家咨詢的更多是養(yǎng)育寶寶的心得和一些兒科常見病的資訊。甚至在計算機社區(qū)中,大家也都更多的是來咨詢問題解決的。
而嚴肅醫(yī)療做問答社區(qū)又有些現實困難,因為嚴肅醫(yī)療的醫(yī)生都在三甲醫(yī)院,沒有獲客需求和時間,而如果很有時間的醫(yī)生,搞不好又是莆田系的引子。不過在醫(yī)療美容這樣的消費醫(yī)療領域,市場化程度很高,醫(yī)生才有強大的樹立個人品牌需求,在專業(yè)的垂直社區(qū)回答問題,更容易獲得用戶的認可和信賴,贏得更好的口碑,從而直接帶動業(yè)務的上漲。大家可以持續(xù)關注這類型APP的問答產品形態(tài),驗證我說的對不對、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