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智能相對論
作者|宋文遠
9月15日凌晨,隨著庫克標志性“Good morning!”開場白,蘋果今年最重要的秋季發(fā)布會如期而至。
簡單總結一下,此次發(fā)布會蘋果共發(fā)布了四款新產品:呼聲最高的iPhone 13系列,僅有Pro系列搭載高刷新率顯示屏;升級A13芯片,但依舊是非全貼合屏幕的平價iPad 2021;搭載滿血A15芯片、全新全面屏設計的iPad mini 6;屏幕更大的第7代Apple Watch。
由于之前的多方爆料相當準確,這屆“科技春晚”產品上沒有并沒有什么驚喜。關于重頭戲新iPhone,有人直呼高刷、加量不加價“真香”,有人感嘆庫克刀法精準,新iPhone等級分明,但熬夜觀看了整場直播的“智能相對論”,卻意外在蘋果發(fā)布會上的三個小細節(jié)上,發(fā)現了值得玩味的東西:
下調iPhone非Pro版本的地位,模糊A15處理器性能提升比率,以及“計劃性報廢”策略,向來“坦蕩”的蘋果,也開始在發(fā)布會上遮遮掩掩地“整活”了。
一、iPhone 13系列,等級森嚴
蘋果遮掩的第一個細節(jié),是iPhone數字系列地位不可避免的下降,Pro版本的重要性將會超乎想象。
從iPhone 11開始,IPhone非Pro版本的數字系列向來是最暢銷、最具性價比、也是最值得消費者購買的機型,Max版本則是大屏幕和高續(xù)航代表,Pro版本則是只多了一個攝像頭的“雞肋”。但從iPhone 13開始,蘋果給非Pro版本iPhone 13身上來了兩刀,使得這一印象可能要改觀了。
原因在于,這屆iPhone 13閹割得屬實有些厲害,使得Pro版本必須進入購買備選項了:iPhone 13和iPhone 13 Pro/Max的差距,甚至要大于當年iPhone 8系列和iPhone X的差距。
我們不妨先回顧一下歷代iPhone旗艦的歷史。
在iPhone 5s系列以前,蘋果旗艦機型都保持著每年一款的速度發(fā)布。
從iPhone 6到iPhone 8,為了適應大屏幕的需求,蘋果將其分為兩個系列:iPhone數字系列和Plus系列。兩者除了在屏幕和電池大小,以及Plus版本機身更大能多塞一顆攝像頭之外,硬件上是沒有差距的。
對于當時的消費者來說,做選擇很簡單,喜歡大屏就買Plus版本,喜歡小屏就買數字版本。
2016年10月25發(fā)布的小米MIX以超過91%的屏占比,吹響了智能手機“全面屏”的號角,眾多安卓智能手機廠商紛紛跟進,一時間全面屏機型百花齊放。
此時,消費者對新iPhone最高的呼聲只有一個:全面屏。
于是,在2019年9月的one more thing發(fā)布會上,劃時代的iPhone X誕生,全面屏設計、Face ID、8388的起售價,和旁邊明明也是新機的iPhone 8對比起來,差距就好似白雪公主和灰姑娘。
那么,今年消費者對新iPhone最大的呼聲是什么?
當然是安卓已經普及近兩年,iPhone 12依舊沒有搭載的是高刷新率顯示屏。
不出所料,iPhone 13系列普通數字版本搭載的依舊是60Hz刷新率的顯示屏。即便蘋果再大力的宣傳這塊屏幕效果有多好,但大眾心心念的,還是高刷新率。
想要高刷新率顯示屏的iPhone,不好意思,普通版本沒有,iPhone 13 Pro系列7999元起售。
在安卓設備上司空見慣的配置,第一次登陸蘋果設備后,還需要相當高的溢價才能獲得,已經成了蘋果攥取高利潤慣常的打法。
除了高刷新率外,蘋果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在iPhone的處理器上面居然也區(qū)別對待,玩起了閹割。
為了拉大數字版和Pro版的差距,A15處理器的分為兩個版本:4核心GPU的殘血版,5核心GPU的滿血版,蘋果沒有公布具體的性能差距,具體還需要實機測試后才能知道,但差距即便不會太大,也還是有的。
回到iPhone 13系列,可以肯定的是,此次蘋果在顯示屏和處理器上的閹割,使得購買iPhone基礎數字系列,花費大概一半的價格體驗iPhone完整功能80%的時代,徹底過去了,iPhone同代旗艦機型,也開始變得等級森嚴起來。
對普通消費者來說,Pro版本對比數字版本,不再只是多了個攝像頭的“雞肋”,而是橫跨兩個時代的體驗差距,至于如何選擇,就要看荷包的厚薄程度了。
二、A15芯片CPU性能竟然零提升?
蘋果遮掩的第二個細節(jié),則是在A系列芯片性能宣傳這件事上,越來越雞賊了。
A系列芯片目前自然是打遍安卓無敵手,高通今年最新的驍龍888處理器性能才勉強持平蘋果2019年的A13,蘋果也絲毫不掩飾對自家芯片的自信:能打敗我的,只有我自己。
圖源:極客灣
但在具體宣傳策略上,蘋果卻玩起了花活。
去年九月,因疫情的原因新iPhone延期發(fā)布,蘋果在九月份率先發(fā)布了發(fā)布iPad Air 4,這也是A14處理器的首次亮相。蘋果宣傳搭載A14芯片的新iPad Air 4對比上代iPad Air,CPU性能提升40%,GPU性能提升30%。
圖源:蘋果官網
乍一看,A14芯片簡直是蘋果把牙膏擠爆了的產物。隨著摩爾定律逐漸失效,芯片制程提升越來越難,芯片性能提升的極其緩慢,A14動輒30%、40%的提升率令人咋舌。
但事實上,蘋果對比參照的的是上代iPad Air 3,搭載的是A12芯片,也就是iPhone Xs上的那款芯片,是2018年的產物,而非iPhone12發(fā)布前最新的A13芯片。
為什么要對比上代呢,蘋果的理由看似很合理:新一代的iPad Air與上一代進行對比,理所應當。
然而,在隨后的而在隨后的iPhone 12發(fā)布會上,關于A14處理器的說辭還是iPad Air上的那一套,自始至終,蘋果都未公布A14相比A13處理器的性能提升率。
為什么蘋果始終不愿意讓A14對比A13呢?
《智能相對論》認為,原因很簡單:因為A14芯片性能提升的確實很小,宣傳效果將大打折扣。
根據倍受認可的極客灣測試數據,以驍龍865(100分)作為基準,A13的得分為129,A14得分為148.5,綜合提升率大概在提升大概在15%左右,蘋果當然不好意思拿出來炫耀。
而看完了今年蘋果的發(fā)布會,大家紛紛表示發(fā)布會的布置應該是去年同一個人安排的,因為避重就輕的劇本同樣“雞賊”
此次發(fā)布會重頭戲上,率先登場的是iPad mini 6系列,在介紹處理器時,蘋果賣了換個關子:不說代號,只說性能。
“CPU性能相比上代提升高達40%。”
此時彈幕紛紛打出“A14”,因為上代mini用的也是A12芯片,提升數據和Air系列是一致的,正當大家以為“穩(wěn)了”的時候,蘋果宣布:
“GPU提升高代80%?!?/p>
正當眾人表示疑惑,沒聽說過蘋果有這款處理器的時候,iPad mini 6就被就一筆帶過了。
直到發(fā)布會結束的產品總結環(huán)節(jié),iPad mini 6的芯片才被公布:正是iPhone 13同款的A15。
這時候才有人發(fā)現,A15CPU性能對比A14根本就是0提升???!
但彼時大家都沉浸在新iPhone加量不加價和高刷新率顯示屏的喜悅中了,已經沒人在乎A15 CPU性能對比A14幾乎沒有提升了。
蘋果如此雞賊,隔代甚至隔兩代對比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A系列芯片已經傲視群雄,安卓想要趕上還要兩年起步,沒有威脅擠擠牙膏也無所謂,但在宣傳上自然是要往高了說,那就只能借iPad這個跳板隔代對比了。
其次,目前蘋果對A系列芯片的改善重心不是在普通性能方面,而是著重提升其神經網絡的機器學習能力,簡言之,就是讓iPhone從性能更強變成“更聰明”。最新的A15芯片每秒可以進行15.8萬億次的運算,為Siri本地處理本地數據、相冊文字選擇、實現電影模式效果等依賴神經網絡運算的功能打下了基礎。
三、iPhone 13,逃不過內存“計劃性報廢”的魔咒
第三個細節(jié),則是舊iPhone設備揮之不去的陰影:計劃性報廢。
iPhone 13全系儲存容量128GB起步,呼聲最高的256GB版本并未被取消,雖然加量不加價受到了人民幣升值的影響,但對消費者來說,總之都是少花錢了,因而引得一致好評。
看來,蘋果也意識到了通過儲存容量差價賺錢,以及在2021年依舊發(fā)布64GB版本的iPhone,再次被消費者鄙視的策略已經行不通了。
儲存容量的韭菜沒法割了,蘋果又動起了運行內存的心思。
蘋果向來是不主動披露iPhone的內存容量的,iPhone 13的內存容量也未在發(fā)布會上公布。但經過《智能相對論》的多方求證,證實了iPhone 13的內存與iPhone12系列相同,依舊是4GB,Pro版本則是6GB。
2021年了,安卓手機已經是8G起步,12GB為正常水準,甚至部分游戲機型已經配備了16GB的內存,蘋果新機的內存容量怎么還只有4GB?
為了能夠理解運行內存和儲存容量的關系,此處舉一個相對容易理解的例子:
把手機類比為一個人在辦公桌上工作,處理工作的人就相當于處理器;運行內存容量相當于桌面,桌子的面積越大,能夠同時處理的工作就越多;儲存容量則相當于桌子下的儲物柜,越大能夠存放的資料就越多。
按照這樣類比的方式,就很容易理解,目前安卓手機的“桌面”一般情況下要大于iPhone。但由于內存管理機制的區(qū)別,安卓對內存的使用沒那么高效,相當于桌面很凌亂,雖然大,但并不高效。
而iOS通過獨特的內存管理機制,能夠將4GB的桌面整理得井井有條,高效而便捷,所以較小的內存容量依舊能獲得流暢絲滑的體驗。
但是問題在于,無論iOS內存機制有多優(yōu)秀,桌面的整個大小已經固定,隨著應用需要處理的數據越來越多,對內存的需求原來越大,4GB已經開始捉襟見肘了。
例如,在許多3GB內存的iPhone上,原神等大型手游已經開始不同程度的閃退,而幾乎所有iPhone都在打開相機拍照后,后臺應用都要被清理掉。
內存已經成了衡量一款iPhone壽命水桶的最短板,iPhone 13 4GB的內存容量,今年夠用,明年勉強夠用,但很快便會捉襟見肘,這時候大概率只能選擇更換新設備。
而此時,你已經掉入蘋果的圈套,根據多家機構的統(tǒng)計,iPhone用戶的忠誠率在50%以上,意味著一半以上的用戶會繼續(xù)選擇購買iPhone,為蘋果帝國添磚增瓦。
iPhone太過于耐用,那就在關鍵的地方讓他沒那么耐用,以此來促使用戶換新機。以前是處理器降頻,后來是64GB版本的儲存容量,而現在,4GB運行內存接替了前輩們的工作。
這便是蘋果的計劃性報廢的明謀。
結語
通過簡單的揭露幾個本屆發(fā)布會上小細節(jié),希望能夠幫助到有計劃選購新iPhone的朋友。對于今年iPhone的建議則是:
iPhone 13與Pro版本的差距很大,如何選擇還要看對高刷新率顯示屏的需求;A15芯片的CPU性能提升有限,但GPU性能有了大幅提升,重度手游玩家可以考慮升級;盡量選擇6GB內存的版本,延長使用周期。
而對蘋果來說,盛大的發(fā)布會中有幾個無關緊要的小動作再正常不過了,無論各個媒體如何唱衰蘋果,iPhone依舊不愁賣,這個大帝國依舊在以自己的方式運轉。
掙錢嘛,不寒磣。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 “反詐老陳”被“詐”,辭職創(chuàng)業(yè)三年后,收入暴跌,悔不當初
- 跨境電商App“考拉海購”全網下架,阿里巴巴買它曾花了20億美元
- 傳音手機面臨中國同行圍攻,“非洲之王”極速下滑
- 百度Create AI開發(fā)者大會:李彥宏發(fā)布兩大新模型、多款熱門AI應用
- 京東方發(fā)布可持續(xù)發(fā)展品牌“ONE”:以開放創(chuàng)新科技守護人類未來
- 眼下的情況,感覺中國過去幾年的路全走對了
- 京東校園之星才藝大獎賽火熱開啟,百萬獎金、百人Offer等你來拿
- 拜托,別把機器人做成工業(yè)垃圾
- 京東校園之星才藝大獎賽火熱開啟,百萬獎金、百人Offer等你來拿
- 看到AWE陣容,才知道海爾智家做品牌是認真的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