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VRAR星球 多弗朗明哥
在2023年2月28日,高通聯(lián)合歌爾股份(以下簡稱歌爾)推出了基于第一代驍龍AR2平臺的新一代輕量級AR智能眼鏡參考設計,這也是首款基于第一代驍龍AR2平臺、以量產化為目的的AR眼鏡參考設計。有意思的是,這不是高通首次與歌爾首次合作推AR智能眼鏡參考設計。
圖源:網絡
2021年2月23日,基于高通驍龍XR1平臺的輕量級AR眼鏡參考設計全新面世。該參考設計由高通與歌爾共同打造,旨在為消費者和企業(yè)用戶提供低功耗沉浸式體驗AR設備和高性能生產力方案。
圖源:網絡
2022年5月20日,高通攜手歌爾展示搭載驍龍XR2平臺的輕量級AR眼鏡參考設計,跟上一代相比,有線連接升級為Wi-Fi 6 / 6E和藍牙無線串流連接方式,擺脫線纜束縛,使用起來更為便捷。
圖源:網絡
那么問題來了,高通為何連續(xù)3年連續(xù)三代AR眼鏡的參考設計都找歌爾呢?歌爾有何魔力吸引高通?關于這些問題就是本期銳評要討論的。
01、VR頭顯出貨量占據全球市場的80%
說到歌爾,一些消費者可能連名字都沒聽說過,不過提到Quest 2、PSVR2、PICO4等VR頭顯,可能消費者就有印象,而這些VR頭顯的代工廠正是歌爾。
根據歌爾披露2021年業(yè)績,公司實現營業(yè)收入782.21億元,同比增長35.47%;凈利潤42.75億元,同比增長50.09%。其中,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的智能硬件板塊營收328億元,同比增長86%,占到公司總收入的42%,已經成為業(yè)績成長的主力軍,其VR頭顯出貨量占據全球80%以上份額。
圖源:網絡
從官方公布的數據看出,以XR(注:XR包括AR、VR、MR)為代表的智能硬件板塊增長迅猛,占據了歌爾總營收的快“半壁江山”了,而且歌爾代工的VR頭顯出貨量占據了全球超過8成的市場份額,可以說歌爾就是XR代工廠的No.1。
02、連續(xù)六年的中國電子元件研發(fā)冠軍
歌爾在XR領域可以說是實力強勁,具體表現如下:
入局早:歌爾從2012年開始布局VRAR 產業(yè),2016年進入索尼供應鏈成為PSVR獨家供應商,2020年又拿下Quest2獨供訂單。
技術強:據悉,歌爾每年拿出營收的6%-8%投入研發(fā),近5年累計投入已超過150億元,連續(xù)6年奪得中國電子元件百強研發(fā)實力榜單冠軍。歌爾在VR/AR領域擁有一支千余人的研發(fā)團隊,累計申請相關專利數千項,其中60%為發(fā)明專利。除此之外,VR/AR及聲學、光學等領域的相關研發(fā)投入占比也在逐漸增加,數據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歌爾研發(fā)費用同比增長40.05%。
圖源:網絡
得益于巨額研發(fā)投入,歌爾在XR領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2019年歌爾量產全球首款折疊光路模組,成為國內首家實現折疊光路光學模組產業(yè)化的企業(yè);2020年率先引進了全球領先的自動化納米壓印生產線,建設了國內首條衍射光波導量產線,突破AR光波導等光學衍射元件的核心量產工藝,填補國內AR光波導高端產品的空白。
歌爾的“虛擬現實頭戴式顯示器關鍵技術研發(fā)及產業(yè)化”項目榮獲2021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虛擬現實頭戴產品進入“國家級制造業(yè)單項冠軍產品”名單;“全自動VR產品智能生產線”斬獲中國優(yōu)秀工業(yè)設計獎銀獎。
背景好:2022年11月12日,國家虛擬現實創(chuàng)新中心(青島)建設工作推進會在濟南舉行。據了解,國家虛擬現實創(chuàng)新中心是虛擬現實領域唯一的國家級創(chuàng)新中心,由南昌虛擬現實研究院牽頭并聯(lián)合青島虛擬現實研究院共同組建,是虛擬現實領域唯一的國家級創(chuàng)新中心。愛企查顯示,歌爾是青島虛擬現實研究院的牽頭單位,也是持股31%以上的最大股東。
圖源:網絡
早在2016年,歌爾與中國電子信息產業(yè)發(fā)展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虛擬現實技術與系統(tǒng)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國內虛擬現實領域頂級研究機構聯(lián)合發(fā)起成立虛擬現實產業(yè)聯(lián)盟,并擔任聯(lián)盟副理事長單位。2022年9月增強現實國家標準研究組正式成立,負責增強現實技術及產業(yè)領域國家標準的研究與制定,歌爾當選副組長單位。
合作深:自2015年以來,歌爾一直是高通在 VR/AR 領域的戰(zhàn)略合作伙伴,還于2017年加入了高通 HMD(頭顯)加速器計劃。而驍龍XR平臺面世后,雙方推出了一系列基于驍龍平臺性能優(yōu)異的VR/AR參考設計,驍龍XR平臺也被多家知名VR/AR廠商的XR設備采用。
基于以上四點,高通才連續(xù)三代AR眼鏡參考設計找上歌爾一起合作開發(fā)。
03、歌爾的隱憂
歌爾雖然是XR代工廠的帶頭大哥,有著強勁的實力,但是依舊存在隱憂,具體有以下兩個:
一、大客戶依賴癥:2022年第三季度,歌爾實現營收305.49億元,同比增長35.77%,對應的凈利潤為17.61億元,同比增長9.98%。
截至2023年3月8日歌爾的市值為697.42億元,巔峰時期的市值高達1819.87億元,就是這么一家公司卻有嚴重的大客戶依賴癥。
圖源:網絡
2022年11月8日,歌爾股份發(fā)布公告稱,近日收到境外某大客戶的通知,暫停生產其一款智能聲學整機產品;目前與該客戶的其他產品項目合作仍在正常開展,預計對2022年營業(yè)收入的影響不超過33億元,約占2021年經審計營業(yè)收入的4.2%。
雖然沒有在公告中明確指出大客戶到底是誰,但作為蘋果產業(yè)鏈的龍頭,境外客戶的身份明眼人都知道是誰。很快天風證券的分析師郭明錤發(fā)文揭開謎底:經調查,歌爾股份被暫停生產的產品可能是Apple的AirPods Pro2,歌爾股份暫停生產較可能是因為生產問題,而非需求問題。
圖源:網絡
被蘋果砍單的消息一出,11月9日歌爾股份開盤一字跌停,報20.72元,市值一瞬間便消失了78億元,合計下來超過百億元。11月10日,歌爾股份開盤價18.65元,繼續(xù)下跌。要知道從2017年到2021年,歌爾來自蘋果的營收占比從30.76%增長到42.49%,蘋果是歌爾的大客戶之一。
歌爾倚仗的XR依舊擺脫不了大客戶依賴癥。2022年上半年歌爾股份以XR為主的智能硬件業(yè)務營收占比43%,智能硬件業(yè)務營收同比增長86%。智能硬件業(yè)務已成為公司主要營收來源和業(yè)績增長點。業(yè)務結構的變化相對應帶來客戶結構的變化,Meta占比提升至23.60%,因此Meta也是歌爾的大客戶,它的一舉一動對歌爾的股價將產生影響。
圖源:網絡
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2022年6月22日在社交媒體上表示,Meta(原 Facebook)推遲了2024年之后的所有/AR/MR硬件項目,并將2022 年的出貨量預測下調40%。受公司被Meta大幅砍單消息影響,歌爾當天開盤后直線跳水,不到20分鐘便觸及跌停。
二、競爭對手追趕:盡管歌爾是XR代工廠的“領頭羊”,但并非可以高枕無憂,因為大客戶蘋果在扶持歌爾的競爭對手立訊精密。
據日經亞洲報道,蘋果目前選擇了中國供應商立訊精密來開發(fā)該品牌旗下萬眾期待的AR/VR頭顯,這是蘋果首次將全新類別的產品交給中國供應商來開發(fā),這可以算得上中國科技供應商的一個里程碑。
圖源:網絡
蘋果的威力大家都知道,基本上“扶誰,誰變強”。以歐菲光為例,2016年歐菲光因收購主營微攝像頭模組和光學鏡頭的廣州得爾塔影像公司,正式進入蘋果供應鏈。在2018到2020的時間里,蘋果給歐菲光創(chuàng)造大量營收,蘋果帶來的營收從2018年的83.3億增長到2020年的145.1億,搭上蘋果供應鏈的快車后,歐菲光進入快速發(fā)展期,2019年時手機鏡頭模組出貨量問鼎行業(yè)第一。
此番蘋果選擇讓立訊精密協(xié)助開發(fā)AR/VR頭顯,頗有扶持立訊精密在XR領域抗衡歌爾的味道在里面,因此歌爾不可掉以輕心。
04、寫在最后
2022年11月1日,工業(yè)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門聯(lián)合發(fā)布《虛擬現實與行業(yè)應用融合發(fā)展行動計劃(2022—2026年)》(工信部聯(lián)電子〔2022〕148號,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行動計劃指出,到2026年,我國虛擬現實產業(yè)總體規(guī)模超過3500億元,虛擬現實終端銷量超過2500萬臺,培育100家具有較強創(chuàng)新能力和行業(yè)影響力的骨干企業(yè),打造10個具有區(qū)域影響力、引領虛擬現實生態(tài)發(fā)展的集聚區(qū),建成10個產業(yè)公共服務平臺。
圖源:網絡
行動計劃的推出無異于給作為XR代工廠霸主的歌爾插上了騰飛的翅膀,XR的發(fā)展也將加速。研究機構Omdia預測,包括AR、VR和MR在內的廣義擴展現實(XR)設備出貨量在2023年將達到2400萬臺,同比增長67%。
政策支持,市場看好,對歌爾的發(fā)展極其有利,歌爾要做的就是“修煉內功”,克服大客戶依賴癥,至于競爭對手的追趕,那不是歌爾能夠掌控的因素,從高通選擇歌爾一起打造三代AR眼鏡參考設計的情況看,它是站在歌爾這一邊的。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