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T客匯 卿云
SaaS雖然已經不是新名詞,但現今SaaS的發(fā)展卻如火如荼。SaaS本義是軟件即服務,Software-as-a-Service的縮寫,既有傳統(tǒng)軟件應有的功能,又通過互聯網提供這些功能服務,SaaS是軟件和互聯網的結合體。面對已經逐漸走入千家萬戶的SaaS,很多人難免疑問,到底該怎樣看待SaaS?SaaS需不需要互聯網思維?中國SaaS為什么會落后美國?奮起直追的中國,SaaS的機會又在哪里?
本期麥達公開課誠邀六度人和(EC)創(chuàng)始人兼CEO張星亮與我們一起分享他對SaaS的那些獨到的理解。
張星亮認為SaaS本質是互聯網項目,SaaS需要互聯網思維。如果SaaS是軟件模式就按項目收費,3:3:4模式,項目談好了給3成費用,做好了再給3成費用,交付之后給剩下的4成,顯然SaaS并非如此。國外的SaaS會考慮兩個數據,一個是CAC(獲客成本),另一個是LTV(用戶終身價值)。如下圖:
可以看到SaaS商業(yè)邏輯同樣是,用戶使用活躍,活躍后持續(xù)帶來價值,企業(yè)就從前面的虧損慢慢走向盈利,這是很典型的互聯網模式。在中國很典型的比如QQ,一開始有這個產品,大家用著不錯,然后用戶活躍,活躍之后就可以賣增值服務,像QQ秀、QQ音樂、QQ游戲等。O2O也是,O2O的獲客成本比較高,不僅做線上廣告,還要地推,但是用戶使用后會活躍,活躍之后會付費。SaaS也是一樣的,但用戶獲取更難,靠產品體驗和營銷還不夠,需要加入銷售的推動力。
聞名世界的SaaS公司Salesforce其實非常符合一個健康的互聯網商業(yè)模型,而且國外也有很多成功的SaaS公司,像Slack、Freshdesk,Asana等,反觀中國的SaaS,雖然這幾年發(fā)展很強勢,但仍要落后美國6-8年。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
中美差距由以下三個關鍵差異導致:
一是工作和生活的態(tài)度不同。
美國的工作和生活更公私分明,在美國人們不會用社交工具聊工作,Slack出現之前,他們都是用郵件往來溝通工作,甚至有時候往來一百封郵件,而他們在Twitter和Facebook分享生活。Slack改變了美國工作溝通方式,通過Slack創(chuàng)建一個鏈接,員工可以在鏈接打開的窗口內隨時溝通。而中國微信和QQ基本能完成所有的工作溝通,盡管有釘釘這樣的移動辦公軟件,但是人們依然依賴微信 QQ聊工作。一個純粹辦公溝通工具出現后,用戶會不自覺去和微信、QQ去比較長短,所以中國在SaaS協同辦公方面相對落后。
二是云部署的價值認可度不同。
Salesforce在2004年上市的時候,中國出現了很多CRM的云廠商,但是沒有發(fā)展起來。因為云的價值在國外很容易受到認可,國外的CIO考慮云部署的成本,但只要部署后帶來的價值足夠就行。中國有CIO的企業(yè),可能考慮更多的是安全性,或者這個項目大不大,很少考慮到云部署的價值,當時中國錯過了云部署的機遇。
三是社交環(huán)境開放性不同。
中國的社交開放性不如美國,在中國我們最常見的是朋友圈,但它是不開放的,盡管騰訊一直在走開放的道路,和美國的Twitter、Facebook相比,開放性還是差一點。由于美國社交環(huán)境的開放性, Freshdesk可以連接Twitter和Facebook,也可以連接接客服,擁有完善的服務體系。這給Freshdesk這樣的SaaS企業(yè)帶來了機會。
雖然中國的SaaS要落后美國6-8年,但是隨著中國“互聯網+”戰(zhàn)略的推行,隨著企業(yè)對云價值越來越認同,張星亮認為中國SaaS為創(chuàng)業(yè)者帶來了機會。
互聯網給中國SaaS的三個機會:
一是順應企業(yè)社交化發(fā)展趨勢,做打通外部流程的SaaS軟件。
中國企業(yè)社交化發(fā)展,因為現在中國社交平臺都已經開始“人格化”。在朋友圈就可以看到一個人的日常、相貌等等,上面代表了一個人社會的一部分,人們在乎社交平臺上的形象。這種“人格化”增加了社交平臺獲取數據的可靠性,加上微信、QQ等社交平臺開放性增加,所以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把其業(yè)務流向社交網絡上轉,比如調研,舉辦活動。之前是企業(yè)到員工員工再到企業(yè),如今客戶其實可以參與到企業(yè)流程里面,因為通過了大量社交網絡連接,客戶鏈也會加入。社交化的企業(yè)在接口至少做四件事情:一是銷售管理;二是營銷管理;三是客服;四是業(yè)務協同;這是社交化企業(yè)一個常規(guī)的模塊。面對企業(yè)社交化發(fā)展趨勢,創(chuàng)業(yè)者要做打通外部流程的SaaS軟件。
二是中國進入創(chuàng)造時代,做效率型SaaS軟件。
張星亮認為以前中國制造時代,管理很重要,員工不是很重要,管理人員帶著員工工作,強調執(zhí)行力。所以以前的軟件都是管理型軟件,人提供數據給軟件,軟件提供給管理者。隨著中國產業(yè)升級,現在進入了中國創(chuàng)造時代,大量的知識型企業(yè)開始出現,管理者不再那么重要,下面的人才更重要,如何把人才培養(yǎng)起來代表了一個企業(yè)的競爭力。所以現在軟件應該為人服務,不再是完成管理的中間環(huán)節(jié),而是自主處理數據。創(chuàng)業(yè)者要順勢而為,做效率型SaaS軟件。
三是大數據時代,做數據驅動的無序SaaS軟件。
現在是大數據時代,數據的重要性和和價值日趨明顯。張星亮認為無序的SaaS軟件是數據驅動,而不是流程驅動。首先流程化的軟件不易部署,而且一旦涉及流程,企業(yè)增長很慢,如果轉而做大客戶,就回到傳統(tǒng)軟件項目,不再是用戶活躍增值的互聯網模式。舉國外兩個公司為例,Asana是先規(guī)定好一個流程,然后員工按照流程走。Slack沒有流程,是無序的產品,哪天隨便一個工作討論,討論完歸檔就結束了。無序的SaaS軟件發(fā)展速度快,2013年到2014年Slack迅速到了100萬活躍用戶數。就像蜂群飛出森林,并沒有蜂王的指揮,靠著蜂與蜂之間的感知飛出去了。而這種蜂群原理可能會是所有SaaS企業(yè)面臨的機會,把這種失控的原理放到SaaS軟件,涉及不到太多交互,發(fā)展會更好。
中國云計算市場,已經突破了對于技術關注度早期頂峰,但進一步的應用部署還未成熟。SaaS作為云計算中的一員,未來幾年是發(fā)展的關鍵期。想要踏入SaaS領域的創(chuàng)業(yè)者,帶上你的互聯網思維,請乘SaaS之馬,快速揮鞭啟程,路上春光正好,天上太陽正晴。
六度人和(EC)率先用提出“用社交網絡為企業(yè)提升銷售業(yè)績”的產品理念,其主營產品EC在教育、金融、科技等行業(yè)為超過20萬客戶服務,每天,有數百萬銷售人員使用EC經營自己的客戶,并在平臺上產生億級的銷售行為。
麥達數字(股票代碼:002137)成立于1998年,于2007年在深交所A股掛牌上市。2015年通過并購成功切入互聯網數字營銷,并以此為基礎向企業(yè)級SaaS服務領域延伸,成為A股首家提出SaaS戰(zhàn)略的上市公司。
麥達數字立志在未來3-5年內打造完善的企業(yè)級SaaS服務平臺及生態(tài)圈,正積極整合、孵化SaaS領域優(yōu)質資源。麥達公開課是麥達數字旗下云集一眾SaaS領域的專家,針對中國SaaS領域的前沿趨勢、發(fā)展方向及資本環(huán)境,與國內SaaS參與者定期分享的平臺。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