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華爾街見聞)
周末爆出了馬斯克和特斯拉被控違反聯邦證券法誤導投資者的新聞。作為美國上市公司中最信口開河的CEO,馬斯克被告誤導投資者也不是第一次了。但這次不同之處在于,提訴方找來了11位特斯拉的前雇員作證,力圖在敵人內部證實馬斯克和其它高管早就知道沒有可能在2017年底達到周產5000輛Model3的目標,但仍然多次向投資者承諾該目標。
該11名前雇員分別在2016年中到2018年1月之間離職,職位覆蓋從生產總監(jiān)到一線工人,工作范圍覆蓋生產,設計,采購到質檢,工作地點從Fremont組裝廠到Gigafactory,全方位覆蓋了Model3的設計,安裝調試和生產。可以說,這是一套非常詳細的證供,有可能觸發(fā)美國證監(jiān)會(SEC)對特斯拉的調查甚至起訴。(詳細的證詞在73頁訴訟文件內,下載地址附在文末,分析員建議對特斯拉有興趣的投資者應該全盤讀一遍了解一下造車的流程,總比只是談特斯拉的詩和遠方好)
這個訴訟為特斯拉泡沫的爆破提供了另外一條途徑,就是有可能觸發(fā)SEC介入調查和訴訟,或者是觸發(fā)其他投資者訴訟。特斯拉在2017年8月初發(fā)行了18億美元債券,穆迪等評級機構根據馬斯克的指引給出了評級。而據前員工口供當時特斯拉還在全程手工造車,部分的自動化生產在9月才開始。如果特斯拉和馬斯克被裁定罪名成立,這些債券的預設條款(Covenant)就有可能觸發(fā)提前還債的要求(類似于銀行抽貸),或者買了債券的投資者也會提出欺詐訴訟。債權投資者panic了,股權投資者剩下什么?給個建議國內想投資特斯拉的產業(yè)大佬,買債比買股好。
還記得女喬布斯Theranos創(chuàng)始人Elizabeth>
下面摘取一些特斯拉前員工的供詞:
1)生產總監(jiān)在2016年中已經明確當面告知馬斯克,只有0%的機會可以在2017年達到周產5000輛的目標。Model3直到2016年6月仍沒有最終敲定設計,所以不可以訂制模具,而模具制造一般要花9-12個月時間制造;
2)高級項目工程師在2016年中明確提出目標不可能,因為設備供應商需要18-24個月才可以把設備建造好并安裝生產線。供應商光是前期備料就需要6個月;
3)生產主管聲稱直到2017年10月中,生產線還不在可運營狀態(tài),他也從沒有看到一輛Model3在生產線上組裝完畢下線。所有Model3當時都在實驗車間人手組裝;
4)機器人程序員認為直到他離職(2017年9月),Model3的生產線才完成了45%;
5)Gigafactory工廠的員工證實半自動生產線直到2017年9月才開始運作,第一個可交付電池組(customersaleable pack)是在10月份才完成。
(責編:牛建峰)
- 比亞迪三款車型亮相2025古德伍德速度節(jié) 展現中國汽車品牌科技力量
- 鴻蒙智行大動作:享界S9T官圖曝光,首款旅行車來了
- 智能泊車新標桿!秦L這三大停車體驗,將“秦”緒價值拉滿
- 比亞迪承諾為智能泊車安全兜底后,秦L率先OTA引領泊車安心時代
- 比亞迪承諾兜底! 秦L引領智能泊車進入“安心”時代
- 極氪7X榮獲Euro NCAP五星認證,2025全球中型SUV總分第一
- 享界新車標發(fā)布!余承東:新標是對用戶期待的深層應答
- 比亞迪承諾為智能泊車兜底:對泊車過程損失全額賠付
- 比亞迪宣布率先實現媲美L4級智能泊車,官方承諾為安全兜底
- 問鼎30萬+新能源轎車銷量榜后 享界LOGO煥新并劇透全新旅行車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