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知識也能上癮,活力百科對年輕人做了什么?

前段時間宋佳二封白玉蘭女主角的新聞沖上熱搜,我上網搜索,本來只是想了解一下女神的過往經歷,點開她的百科,卻發(fā)現這個頁面跟從前大不一樣。

以前都是以文字為主,出生日期、生平履歷、作品列表等簡歷式陳列。而宋佳的百科里這個頁面有點像翻開了給她定制的一本時尚雜志,或者說是微型紀錄片【從白玉蘭雙冠到聯(lián)合國倡導者】有圖有視頻,刷起來比短視頻還上頭。

刷到結尾,才發(fā)現這個頁面全都是由AI生成的。我立馬意識到,這個變化背后肯定不簡單。

于是找圈內的朋友打聽了一下,原來這是百度正在灰度測試的新產品形態(tài)——活力百科

簡單說,就是利用大模型技術和AIGC的加持,結合全網的資源生成富媒體形態(tài)的內容,讓刷知識跟刷視頻一樣爽。

大家一定有這種時候,打開手機原本是想學點東西,可手指總不聽使喚滑向短視頻,明知是“奶頭樂” 卻刷得停不下來。刷短視頻產生的多巴胺,能帶來轉瞬即逝的快感,而學習知識所產生的內啡肽,能帶來更持久的幸福感,但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所以大腦更容易倒向短視頻那一邊。現在有了大模型的加持,通過活力百科,花上一分鐘,就能輕松了解一個人、一件事或一個專業(yè)領域,以后大腦終于不用糾結是選多巴胺還是內啡肽了。

那么,大模型怎么知道我們想看什么?又如何讓傳統(tǒng)百科變得形式豐富呢?我去扒了一下活力百科背后的“AI編輯部”。

傳統(tǒng)雜志社,制作一本圖文精美、內容詳實的雜志,需要記者、文字編輯、圖片編輯通力合作,花上幾周時間定選題、取材、排版,再經過三審三校,最后刊發(fā)。

憑什么AI只用一分鐘,就能生成一個精品雜志般的活力百科?以前段時間爆火的LABUBU為例,你就能看清活力百科背后的AI編輯部是如何通過多模型協(xié)同,實現全流程智能化運作的:

1.策劃環(huán)節(jié),大模型精準捕捉用戶意圖。

當用戶搜索如“LABUBU”時,AI編輯部中的大模型會結合全網熱搜詞與討論熱點,深度剖析用戶搜索背后的真實需求:是想知道LABUBU是什么?想了解這個潮玩IP是怎么誕生,怎么火出圈的?是想知道除了LABUBU,這個家族還有哪些精靈天團?

大模型的意圖理解能力,可以敏銳反推用戶最關注的主題,為活力百科確定精準選題。比如LABUBU的活力百科中,就包含了大眾關切的熱點話題,像是【二手市場的瘋狂與現實】,呈現了LABUBU在二手市場的兩極分化;【邪魅設計的文化密碼】提及了設計師龍家升以及精靈族群,并分析了中國IP崛起的背后動因……大家想知道的labubu相關核心話題,全都拿捏了。

2.取材環(huán)節(jié),篩選權威優(yōu)質素材。

明確選題后,大模型在素材篩選環(huán)節(jié)發(fā)揮關鍵作用。想必有不少讀者都和我一樣,很在意內容靠不靠譜,擔心大模型的幻覺問題,所以我也核對了LABUBU活力百科里的不少細節(jié),發(fā)現它對參考來源審核很嚴。

活力百科頁面上的每條信息,都是從上萬條內容里精挑細選的,還會進行信源可信度分級,判斷來源靠譜不靠譜,只選優(yōu)質創(chuàng)作者、百科資料和權威媒體的內容。

比如LABUBU在收藏市場的爆火,活力百科以百萬拍賣記錄作為核心證據,而這個信息是從權威媒體的新聞源抓取的,確保了基礎事實的準確。介紹LABUBU【邪魅設計的文化密碼】時,活力百科還提到了設計師龍家升以及精靈族群生態(tài),梳理了一個龐大復雜的IP譜系,相關信息都來自百科的權威內容。

這種信源分級篩選先挑靠譜來源,保證內容可信的基礎上再整合信息,讓知識點更有條理,難怪讓人感覺活力百科既專業(yè)又好懂。

3.排版環(huán)節(jié),基于多模態(tài)的富媒體呈現。

信息量太大,擔心讀不下去怎么辦?活力百科與傳統(tǒng)百科在交互方式上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那就是圖文混排,還有視頻講解穿插其中。

通過大模型視覺—語言的跨模態(tài)理解能力,依據文本內容智能匹配圖片、視頻等富媒體資源,實現圖文混排與視頻講解穿插。

比如在【跨國界瘋狂搶購】中,放出了歐洲、東南亞等地消費者排隊搶購LABUBU的盛況,讓大家直觀感受這個IP的火爆程度。這種視覺化的呈現,就像刷短視頻一樣,在一屏一屏下滑中,不由得就看完了。

4.開發(fā)環(huán)節(jié),端到端生成頁面。

最后,活力百科聯(lián)合多個大模型發(fā)揮端到端的頁面生成能力,將篩選出的優(yōu)質素材進行聚合與內容組織。大模型的深度邏輯推理能力下,能夠按照嚴謹的結構把同一主題的可靠信息都歸攏到一起,理清楚邏輯、提煉重點并輸出頁面代碼,從而生成美觀易讀的活力百科頁面,并將它們都串聯(lián)在一起,最終變成大家看到的一頁頁精美的“雜志”。

從策劃、取材、設計排版,再到端到端生成,活力百科背后依托的是一個多模型協(xié)作、全流程貫通的生產鏈路,如同一個職能全面而強大的編輯部,徹底改變了百科產品的體驗。

以前,專業(yè)知識學起來枯燥,理解門檻高,不像短視頻那樣簡單易上癮,但“活力百科”,融合了形式之“活”和內容之“力”,在保證內容權威性占據第一優(yōu)先級的同時,還極大地降低認知成本。

呈現形式上,可以把晦澀難懂或者冷門的文字內容,配上視頻、圖片,進行生動展現,讓知識活起來。

內容質量上,AI自動提煉核心信息,在保證知識權威性的基礎上,幾分鐘就能摸清來龍去脈。

百度百科的這種全新形態(tài),更符合年輕用戶的消費習慣。就拿科普來說,【充電寶安全危機】的活力百科,就讓電源安全的科普,比起列參數、講原理,更加生動,易于理解。

活力百科通過大模型的意圖理解,呈現了消費者關心的絕大多數熱點話題,比如【觸目驚心的自燃現場】【電芯危機解析】【3C認證科普】【黑幕調查】【機場安檢新規(guī)】【起火應急處置】……被大模型從上萬量級文章中,總結整合并綜合呈現。

【機場安檢新規(guī)】圖文演示最新標準,【消費指南】視頻里工程師教的三招也很實用,進行了生動、立體的講解,比看說明書方便多了。信息源來自權威媒體和專業(yè)創(chuàng)作者,比如機場的官網或者消防部門的新媒體賬號,權威可靠。

年輕人刷著刷著,就記住了移動電源的選購技巧,甚至能講清為什么有的充電寶不能上飛機。

晦澀難懂的專業(yè)知識,就這樣像活水一樣流動起來,流向普羅大眾,有了被消費的可能,這大概是“活力” 的另一重含義。

扒完活力百科的細節(jié),你肯定也發(fā)現了:百科真的可以不一樣!

傳統(tǒng)百科擁有海量內容,但呈現方式一直是冷靜客觀的逐條羅列,這么多年的百科范式既是一種認知優(yōu)勢,又較難被打破。而海外一度引發(fā)討論的WikiTok ,把維基百科詞條做成能刷的短視頻,但由于完全摒棄了算法推薦,推薦完全隨機,更像是一種詞條間的推薦,對于知識本身的再組織是沒有作用的。

顯然,活力百科做到了融合與兼顧,既承襲了百度百科的專業(yè)性,又結合了用戶喜愛的上下滑和富媒體交互,把百科改造成年輕人愛看的樣子,讓知識刷得過癮。

據內部消息,活力百科是百度百科幾個年輕人搗騰的創(chuàng)新產品,它一定不會取代傳統(tǒng)百科,但給百科內容的表達帶來了新的可能性。放在百度的技術體系和產品生態(tài)中看,活力百科的獨特之處就更為清晰了:技術上,從跨模態(tài)理解,到自動內容生成,再到可控能力,每一步都好像是百度在秀肌肉。產品上,百度的技術野心,是用AI重塑所有產品,知識產品+大模型,在活力百科上已經落地了。讓年輕人像刷短視頻一樣刷知識,這種既能提供多巴胺快感,又能產生長久內啡肽的內容消費,潛藏的流量和商業(yè)價值都是巨大的。

下次搜明星、查知識點時,不妨試試點一下“活力百科”,或許你會愛上知識的新模樣。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25-07-09
刷知識也能上癮,活力百科對年輕人做了什么?
刷知識也能上癮,活力百科對年輕人做了什么?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