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拼在希望田野上,農村電商,“山路”難行

題記:9月初因大幅裁員,一畝田被疑造假事件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裁員、投資方撤資、交易數據造假等傳聞層出不窮,一畝田的經營狀況似乎風雨飄搖。也讓人看到農村電商發(fā)展存在的諸多困境,它們血拼在希望的田野上,卻山“路難”行。

隨著互聯網巨頭的不斷進入和政府部門的扶持力度加大,農村電商呈現出驚人的增長速度。但在如火如茶發(fā)展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農村電商依然有諸多放面的局限,不如物流成本高、規(guī)模化小和電商人才缺乏等問題。如若不能充分掃清障礙,農村電商的步伐將會十分蹣跚。

難挖的金礦

相關數據顯示,現今農村擁有超過6億的人口規(guī)模,有著萬億元以上的市場潛力。但農村電商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簡單,其發(fā)展路徑異于城市電商的特殊性讓電商企業(yè)進軍農村變得并非一帆風順,完全將6億人口實現有效的轉化也需要更長久的時間。

早在2014年,阿里就將農村電商定位為公司未來發(fā)展重點,并宣布在未來三至五年內為此投資100億元人民幣。京東今年也首次提出了自己的農村電商“3F戰(zhàn)略”,并推出“星火試點”計劃謀劃破局。深耕農村電商的買賣寶更是借助先發(fā)優(yōu)勢,今年獲得京東領投、騰訊跟投的D輪融資。想要分農村市場蛋糕的名單很長,蘇寧、國美和村村樂等大批企業(yè)皆早早涉足。農村電商是新興市場,也是電商領域最后一塊潛力市場,巨頭相繼涌入,把尚在成長期的農村電商變成了一片紅海。

相比之下,城市電商的發(fā)展已經十分成熟,業(yè)內巨頭阿里、京東、蘇寧和1號店等早已耳熟能詳,京東、菜鳥、順豐及四通一達物流體系幾乎覆蓋了所有城市。即使同樣新興的跨境電商,因其受惠于海外代購時代積累下的消費習慣,比之農村電商也存在著堅實的成長基礎。6億人口的農村商業(yè)潛力一直未得到徹底釋放,入局者們面臨的是從無到有的開拓,這種特性讓農村電商有別于城市電商、跨境電商,具備了更多的不確定因素。

以曾經風頭一時的生鮮電商為例。2005年,甫田網、菜管家和沱沱工社等一批企業(yè)紛紛成立。2012年順豐速運也推出了“順豐優(yōu)選”,此后阿里、京東和1號店相繼推出生鮮電商頻道,就連來華后從未進行任何投資的亞馬遜,也將在中國的處女投向于生鮮電商美味七七。生鮮類食品一度被認為是撬動農村電商市場的有力杠桿,然而2013年由優(yōu)菜網的倒閉而拉開生鮮電商倒閉潮序幕,讓紅極一時的神話泡沫被逐個戳破,讓人首次審視在環(huán)境復雜的農村推行電商是否具備可行性。

不過,農村電商并非全是壞消息,以中國農村市場為目標的移動電商買賣寶是個不錯的特例,我們在前文中提到的買賣寶,始創(chuàng)于2006年,因城市市場已被電商巨頭瓜分,轉而將重心聚焦到鄉(xiāng)鎮(zhèn)用戶,利用“屌絲”用戶群盤活了農村市場。2013年,買賣寶全年交易額已接近20億元人民幣。如今買賣寶已先后獲得騰訊、京東、紅杉資本和聯發(fā)科等多家公司數輪投資,成為資本寵兒,皆因其專注農村市場獲得如此驕人的成績。

五大問題,制約農村電商

套用一句時髦的話,城市電商和跨境電商做的事情是從1到10,農村電商則是從0到1。京東董事長兼CEO劉強東也為農村電商特別提出3P理論,即滿足多場景需求的品質產品(Product)、最低的價格(Price)、以及個性化的服務(PersonalizedService)。6億人口、萬億元市場規(guī)模證明農村電商極具前景,未來的大方向是絕對利好。但從上文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發(fā)現,目前仍然有五大原因制約著我國農村電商爆發(fā):

首先,物流成本高。農村人口的分布繼承古代社會部落式結構,對農村電商物流體系提出了極高的挑戰(zhàn)。成本高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配送成本很高,有時成本高過城市數倍,效率低問題也隨之突出;二是返程空載嚴重,只是單向的將城市商品輸送農村,而未能將農產品運進城。農村電商的物流成本自然高的嚇人,解決這個問題將是農村電商成敗的核心。

其次,網絡覆蓋率低。網絡覆蓋率和人口密度、地域發(fā)展程度息息相關,農村的網絡情況同城市相比差別很大,好在移動智能終端設備普及,讓農村居民上網不再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不過由于基礎性設施的缺少,個別地區(qū)存在如信號差、信號盲區(qū)、上網速率跟不上等問題,制約著農村電商的普及。

第三,區(qū)域發(fā)展不平衡。2014年至2015年,中央財政為推動農村電商發(fā)展撥了高達31億元人民幣的專項資金。背后的重要目的,是寄望農村電商服務三農,拉平城市和農村之間的發(fā)展差距。現今,中國城市與農村之間區(qū)域發(fā)展仍有較大差距,導致電子商務服務企業(yè)主要集中在大城市,農村市場缺乏資金、技術和人才等配套體系支持,成熟的電商形態(tài)一直難以形成。

第四,電商人才缺乏。缺乏擁有專業(yè)知識的電商人才成為農村電商發(fā)展中遇到的最大阻礙。《“新三農”與電子商務》報告表明,在農村20%的人缺少開店知識,另有14%反映不會設計網店,31%認為當前最大的困難是經營管理和發(fā)展問題。缺乏足夠的電商人才做基礎,僅靠巨頭砸錢推動難以解決根本問題。不過,如今地方政府和電商巨頭,已將培養(yǎng)農村電商人才作為重要發(fā)力點之一,未來定將有所好轉。

最后,規(guī)模小。同中國城市電商和跨境電商相比,農村電商市場規(guī)模尚且很小。這為農村電商實現規(guī)?;?、規(guī)范化、集約化和信息化等設置了障礙,為此阿里、京東和蘇寧在內的電商巨頭開始主動下沉,阿里推出“淘寶村”、京東推出“縣級服務中心”和蘇寧推出“自營服務站”來構建代理網點體系,成為解決農村電商規(guī)范化的主要手段。

農村電商如何破題?

雖然問題多多,農村電商的路仍值得走是毋庸置疑的。目前,農村電商亟待破冰的是服務問題,現在無論是政策推動還是電商企布局,都圍繞著搭建統(tǒng)一的服務平臺來進行。政策方面多地政府通過打造電商創(chuàng)業(yè)園區(qū)、設立專項扶持資金、提出人才培養(yǎng)計劃以及與電商巨頭合作等措施搭建統(tǒng)一的農村電商服務平臺,主要聚焦將農村特產賣出去。

電商方面,阿里計劃要建10萬個“農村電商服務站”,京東計劃未來開設2000家京東幫服務店和600個縣級服務中心。雙方都在為渠道下沉做努力,也積極為農產品走出去找出路,多方合作搭建統(tǒng)一的服務平臺解決農村電商服務的痛點。另外,前文提到的物流是制約農村電商發(fā)展的一大瓶頸,愚以為搭建完善的物流渠道將是唯一解決之道,與快遞公司合作是解決農村物流問題的最有效手段。受快遞下鄉(xiāng)政策的推動,京東和阿里等電商自有物流及四通一達等物流企業(yè)加快農村市場布局。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快遞網點已覆蓋48%的鄉(xiāng)鎮(zhèn),新建網點超過5萬個,快遞包裹下鄉(xiāng)數量達到了20億個,帶動工業(yè)品銷售下鄉(xiāng)1600億元人民幣。

同樣,解決農產品電商物流難題,還需要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入,大力推進農產品冷鏈物流建設。全面優(yōu)化農產品物流網絡,對農產品供應鏈中的加工、包裝、庫存和配送等環(huán)節(jié)統(tǒng)一制定實施符合現代物流技術的標準。如今,生鮮類食品是農村市場最急需的商品品類,也是農村市場構建自產自銷消費網絡的最佳突破口。

除此之外,農村電商不僅要開發(fā)農村市場消費潛力,不但將商品真正的無縫對接賣到農村,還要把農產品通過電商渠道賣到城市,為農民實現增收才是農村電商發(fā)展的重中之重,這也是農村電商生態(tài)建設的重要一環(huán)。這就要求建立專業(yè)的農產品物流電子信息系統(tǒng),目前已有多個城市與阿里、京東等互聯網平臺合作,建立專業(yè)的農產品物流電子信息系統(tǒng),真正實現網貨下鄉(xiāng)和農產品進城的雙向流通。

農村電商自真正被提出,到成為三農政策重點和電商企業(yè)發(fā)展重心已有數年時間,李克強總理曾明確要求,要加大對實體店和農村電子商務發(fā)展的支持力度。2014年阿里研究院發(fā)布《農村電子商務消費報告》預測2016年全國農村網購市場總量有可能突破4600億元人民幣。不言而喻,農村是個很大的市場,雖然電商在進入農村的過程碰到不少問題,但這條路無論多么曲折都非走不可。

本文首刊《計算機應用文摘》421期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5-09-10
血拼在希望田野上,農村電商,“山路”難行
題記:9月初因大幅裁員,一畝田被疑造假事件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裁員、投資方撤資、交易數據造假等傳聞層出不窮,一畝田的經營狀況似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